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国医传承行动”培训计划
2014-11-14 10:30  来源:未知 作者:河北企业新闻网
1
听新闻
  中医内病外治技术是我国广大人民和古代医家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一套独特行之有效的特色治疗方法。早在原始时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逐渐发掘并积累了一些可止痛、止血、消肿的最初外治疗法,可以视为中医内病外治疗的起源。中医外治疗法最早文字记载见于从般墟出土的卜辞,到了东周时代,《周礼》中分医为四,对内科《内治)及外科(外治)已有了明确的划分。现在最早的春秋时期临床医学专著《五十二病方》即有大量外治方的记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总结和记载了当时盛行的诸种外治方法,如刺灸法、薄贴法、洗溻法、腐蚀法、生肌法等。历经唐宋元明清,中医外治疗法代有继承、发展与创新,至清末达至顶峰。清代名医吴师机《理沦骈文》一著可谓是中医外治疗法发展的标志之一。《理沦骈文》是一部以内科理法方药的理论依据又以膏药为主的外治疗法专书,书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强调辨证外治疗法的前提和依据。
  
  中医外治疗法在防治各种疾病中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不仅与内治疗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某些方面还优于内治疗法。中医外治疗法内容丰富,方法众多。概而言之,一切从体表施治的方法均属于外治疗法的范畴。如临床常用的中药贴敷,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放血,直肠给药,穴位埋线,醋疗等等都属于外治疗法的范畴。中医外治技术以突出"中医内病采用外治方式"为特色的中医药学术,具有独特疗效、作用迅速,操作简便之特点,治疗范围遍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与内治疗法相比,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故有"良丁(高明的医生)不废外治"之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有些外治疗法已经形成了专业学科。在当今提倡绿色医疗的大背景下,医学发展的新趋势是寻找一种更为理性、安全无毒副作用的有效治疗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内病外治疗法极有希望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由于很多外治疗法只存在于民间,如何秉承挖掘传统绝技,传承外治精髓的理念,为基层医生带来更为理想的风险小,疗效高的特色技术,为广大患者带来更绿色、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务之急的事。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和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总纲明确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提倡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随着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承办的"国医传承行动"全面开展,可以有效增强中医药知识的传播,提高基层医生中医诊疗水平,促进中医内病外治特色技术的继承和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蓬勃向上发展。
标签: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