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广告公司如何玩转DSP大数据营销?
2014-12-22 13:21  来源:未知 作者:云龙
1
听新闻

早在2013年,权威商业杂志《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题为《传统广告已死 广告分析2.0时代来临》的专文引发了广告业的热议,该文指出,在多广告渠道环境和数据泛滥的条件下,广告主会面临广告接触点如何有效组合互动、效果归因优化,真正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的系列问题,而传统广告则因本身的局限性无法迅速解决。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掉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早在一百多年前,John Wanamaker的名言说出了广告人“心中永远的痛”。而随着互联网营销、新媒体营销各类营销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告客户的需求随之变化,消费者接触的信息的渠道更趋复杂多样,传统广告公司面临着诸多挑战。

“广告客户越来越注重投资回报,也就是说,他们希望按照最终回报结果付费,这种合作模式将是未来广告客户和广告公司的主要合作模式。而对广告公司而言,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成本越来越高,客户付出越来越低。”一位传统广告公司的负责人无奈地表示,广告主对投资回报的也越来越苛求。

传统广告公司以时间为单位的“大众媒体”广告投放思维、真正的消费需求被泛滥信息淹没、广告主对广告效果要求的提升,多重因素都导致了昔日熟悉的广告投放模式被以精准投放为核心的DSP大数据营销广告所取代。

DSP已经改变广告投放模式,渐成广告市场主流。DSP通过程序化购买提升广告投放效率,个人用户的网站浏览都有一定的习惯, DSP平台通过建立起来的数据库,能够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上网时间、浏览历史等进行个人定向,精确找到用户。而只有当更多目标受众能够看到他们想要看的广告时,广告创意才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传播,才能产生最优效果。

放眼看去,各国大数据营销DSP广告增长迅速,市场占比不断攀升。欧美DSP广告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2013年美国DSP广告市场规模达33.6亿美元,占比上升至19%;2012年,英国DSP广告市场规模为1.7亿欧元,同比增长112%。世界500强企业,80%以上企业广告投放计划中新增DSP广告预算。

中国的DSP市场从2012年开始,经过3年多的酝酿,淘宝TANX、腾讯TAE、新浪SAX等AD Exchange 数量激增,P-Y、智子云等数十家DSP服务商和技术服务商密集涌现。

传统广告公司在面对DSP大数据营销发展日趋强势的竞争,为避免真正堕落到消亡的边缘,也开始结合自身的传统优势和吸收DSP大数据营销的长处,期望完成行业转型和升级。

首先,传统广告公司更多地从人的角度去做营销,将广告投放对象当成消费者,更多地去考虑广告受众的需求,在传播品牌的同时实现品牌产品的双向互动,从单一品牌转向全线营销。

其次,传统广告公司可以加大在广告营销科技能力的研发投资。对跨媒体整合媒体计划的技术工具加强开发,是传统广告公司目前面临的且必须尽快发展的问题。

除了不断出现的新形媒体外,跨媒体之间的整合运用、不同媒体工具之间的交互影响与互动结合、消费者的媒体接触流程与跨媒体之间的使用交互关系等,跨媒体整合已变得复杂到需要有良好的科技工具来提供协助。基于传统广告公司的此类需求,一些已经具备了领先大数据营销技术实力的DSP公司首先向传统广告公司伸出了橄榄枝。其中,智子云以“让每一家广告公司拥有自己的DSP平台”为出发点,面向传统广告公司和新媒体广告公司,推出了智子云“DSP系统定制解决方案”。与此同时,DSP业内曾经出现过的PDB模式也有了更具体的参考模型。

再次,传统广告公司亟需跨媒体营销效果监控与优化技术工具的研发,未来所有媒体都将逐渐成为数字化媒体,并且将能如同现在的数字媒体一样,提供大量且可追踪的媒体数据,而传统广告公司在吸收DSP大数据营销的精髓后,则可实现跨屏与多屏媒体数据的跟踪,使得营销效果更加可控与可考量。

在借助智子云开发出独立专属的DSP广告平台,成功签订了中国电信新疆分公司、交行新疆分行的乌鲁木齐某广告公司负责人表示:向DSP平台靠拢,实际上是顺应了客户的数字营销需求,是公司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必然趋势。

标签: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