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发现在理财时,不少P2P平台中的投资者,尤其是投资年龄较高的投资者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时刻关注平台的动向。这让很多人感到费解,为什么观察P2P平台动向成了判断平台安全与否的根据。
笔者分析,在P2P,越来越来多的人开始注重理财安全,认真的平台往往能给投资者更多的安全感,而据过往对大部分P2P平台的观察,发现“认真“通常体现在三个方面。以下就从做事态度、目光长短、是否有用户思维等角度来分析小猪罐子是怎样让投资者感到安全的。
态度决定成败
尽管P2P被称为互联网金融,但很多人却忽略了金融而着重打造互联网属性。事实上,互联网只是作为修饰金融的表述,P2P本质上仍是具有一定风险的金融行业。因此,从一个平台对待P2P的态度即可看出其定位是否准确,态度是否明了。
怀着对金融有敬畏之心的态度去经营一个P2P平台,往往比以互联网思维去包装更为有效。后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用户,而前者却能保证平台平稳的向前发展。恰巧,在金融不是快鱼吃慢鱼的行业,而是生存力至上的丛林法则。
从业需长远目光
虽然监管细则一定程度上会减缓P2P平台的发展速度,但从结果上来看,监管的准确预测性值得深思。2015年的数据统计中,接近95%的跑路平台都违背了监管红线。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部分P2P平台目光过于短浅,太过于注重眼前收益,而忽略了整个大市场背景下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笔者看来,P2P平台是否拥有长远打算很重要。如果一味追求短期内的高速增长,迟早会陷入金融所特有的风险漩涡,这也是大部分行业人士不看好资金池的原因。另外,P2P完成对金融的布局的非常重要,未来移动端势必将超越PC端成为理财主流群体。
选择性迎合用户思维
“用户说的永远是对的”这句话并不适用于金融行业,也许某些决定对于用户来说让他们获得了小小的利益,但可能会对P2P平台造成重大损失。其实笔者就见过这样的例子,本来有一个平台风控能力不错,前期积累了大量人气,很快项目供不应求。在用户强烈的呼声下,该平台决定先暂时推出虚拟项目满足用户需求,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作茧自缚,轰然倒下。
P2P平台需要明白什么样的要求可以尽量满足用户,如客户端的投资体验,交互体验等不涉及金融风险层面的大可尽量优先满足。但对于平台项目,这才是一个P2P的看家本领,容不得半点差错。如P2P平台小猪罐子就能抵御投资者的诱惑,在项目供不应求时仍坚持严格审核,现在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据悉,小猪罐子在2015年4月份已经开始在移动端的布局,推出了理财APP的第一个版本,在详细了解了理财用户需求后,还在APP中增加了记账功能,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它的每一次决定,都让我感觉到更安心”——小猪罐子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