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中国的经济血脉。我国现有的物流体系主要以公路、空运、铁路和水路运输为主,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公路运输,占到了整个物流货运总量的70%以上。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运营成本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据统计201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6万亿,与GDP的比率为16.6% ,比世界平均占比高出近6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高达5.6万亿。
货源与车源信息不对称,运力和道路资源浪费严重
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中国物流运营成本比世界平均成本高出一大截呢?一组对比数据也许能解释这个疑问——美国的卡车司机日均行程1000km,而中国的卡车司机日均行程只有300km。
是因为中国的货车司机不勤奋吗?调查显示,中国的货车司机通常每次达到目的地,都要用2-6天时间等待回程配货,要么就选择空驶,这就导致大量人力和运力资源浪费,对空气污染和能源的浪费也显而易见。
对跑运输的大货车车主来说,“满载而来、空车而归”一直是个难题。返程时拉不着货,不但少赚一趟运费,还要白搭上巨额的汽油费和路桥费,辛苦生意常常变成赔本买卖。
根据交通部运输司最新数据显示,物流行业有700多万户小微物流公司和2000多万货运司机,他们之间信息极为不对称,每年有高达600多亿元的信息费支出并且车辆有效利用率不足50%,回程空驶严重,每年全国货车因“放空车”造成的浪费数字惊人。
020平台大量涌现,交货签收后的回单管理成难点
因为看到了物流行业的信息不对称、车辆利用率不足等行业顽疾,近年来一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创业团队纷纷加入到公路物流行业中来,利用“互联网+物流”打造物流信息O2O平台。继滴滴快的、uber等打车软件模式获得成功之后,涌现出了货拉拉、运满满、福佑卡车、罗技物流、蓝犀牛、一号货的等一大批物流信息平台。
这些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免费为车主和货主发布大量车找货、货找车的信息,有效地解决了货运物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空载率。表面上,用物流信息平台来解决货车返程空跑已经不是难题,但在经过一轮短暂的大爆发后,却并没有多少平台获得很好的市场反馈。
究其原因,这些平台大多只是一个车货配载网站或者APP,但公路物流市场碰到的问题却远不止“货车空驶率高”这么简单。对货主来说,“我们不仅需要更低价、便捷、放心的叫车服务,更需GPS追踪、签收回单、代收货款服务;需要提供发票,长期发货还要签订合同、进行月结需要保险保障;特别希望能实时、方便地掌握货物运送及签收情况等运输过程信息”,某企业物流部门负责人林先生向记者表示。
林先生还吐槽:“但因为大部分是个体车主,服务参差不齐,这些车主需要现金结算,不方便提供发票;无法签订合同并进行月结,缺乏保险保障;而且存在‘运输过程不透明、缺乏诚信体系、无法对接货主运输过程信息管理需求’等一系列问题。”
据统计,高峰时期做车货匹配的平台超过200家,但大多只是一个信息交换的平台,并没有找到物流真正的痛点。因为不具备解决上述问题的能力,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都不成功。
近日,一个定位于省内服务并专注于运单管理的车货智能配载交易平台刚进入内测阶段,就迅速引发了行业的关注。
专注运单管理的车货智能配载,线下经验互联网化
据了解,该款名为“空车汇”的应用使用了LBS、O2O、互联网金融及大数据等技术和服务工具,将破除信息不对称、建立公路物流业联网,在提供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的同时拓展货车消费及金融服务。
“空车汇”APP将汇集海量货源车源一手信息,能实现省内及区域内车货智能配载,同时专注于电子回单、支付结算、移动互联网服务,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
公路运输虽然占75%左右的货物运输量,但这个行业是一个高度碎片化的市场,全国2014年底货车总数约1453.36万辆,货运经营业户约745万户,货运从业人员约2100万,90%的货车运力掌握在个体车主手中,长期以来,公路运输小、散、乱的状况严重滞后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步伐。
例如,签收单是买卖双方物权交隔的凭证,也是物流货运企业履行完运输义务的证明。大部分客户都要求凭签收回单结算运费,没有签收回单经常收不到运费甚至有时还会引起货损货差赔偿纠纷,所以签收回单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钱,物流配送企业对于交货签收后的回单管理一直是痛点也是难点。
空车汇深入行业,着力解决物流信息交互痛点,不仅打破了货找车、车找货的两难局面,而且能提供“电子回单及签证、代收货款及清分结算、移动GPS、发票及保险”等增值服务。
行业人士分析认为:空车汇的创始团队有着20多年的线下行业经验,因为这是一个高度碎片化及巨大的市场,线下经验的互联网化加上竞品的模式验证,让空车汇获得了后发优势。其“互联网+物流公共服务”双模式运作,通过解决行业痛点获取市场和用户,互联网X车货配载交易模式能带来实在盈利能力和发展想象空间,市场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