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踏入二手车行业前,我从事的是“中介”行业–无论是管理咨询还是投资银行,本质上都是服务于企业客户,撮合交易。做中介需要接触各行各业,也常常会为投资机构客户做投资前尽职调查或投后战略规划的项目。这些项目相当有趣,因为通常在这些项目里我会向公司及其他资深业内人士求证投资方的各种设想(Assumptions)。通常,这些设想在传统行业里是比较靠谱的,比如消费品或制造业,投资方的问题都非常简单直接,跟行业内部的沟通也基本是畅通无阻的。新兴行业就不一样些,比如互联网行业里的大多数细分领域,因为暂时还没有上市公司研报,也没有什么权威的最佳实践,很多假设与实际运营都存在着巨大偏差。
然而,二手车行业可算是一朵奇葩。这个行业与新兴一点都扯不上关系,却是我见过资本市场与实际行业内认知差距最大的一个。双方如果互不牵扯,也就算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可偏偏投资方都挺看好这个“蓄势待发的万亿级市场”,大多跃跃欲试地想布个局。结果?每次大投资新闻出来以后,朋友圈里就是冰火两重天–投资方的朋友张灯结彩喜大普奔,而另半壁二手车人则是大跌眼镜吐槽一片。
市场仍未爆发
2014年的数据来看,全国二手车交易量突破600万,然而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交易量并不代表销量。如果看一台二手车的整个交易链条,你会发现它从上一个使用者手中卖出,到最终使用者买入中,有多次的交易过程。是的,二手车行业的流通效率很低,远远没有达到交易量与销量1:1的地步(也就是实现C2C模式所意味的交易次数),甚至离2:1也相去甚远(C2B2C模式意味的交易次数,即中间仅经过一家具有零售能力的车商)。几年前,一台二手车平均要经过5次以上交易才会到达最终的使用者,经过各种二手车电商平台的耕耘,信息流通效率大幅提升后,现在的流转次数下降到了2-3次左右。但这仍意味着600万台的交易背后其实只有不到300万台二手车车源和终端销售,相较2000万台的新车销量以及1.4亿台的汽车保有量还是沧海一栗。从乐观的角度来看,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但距离真正的千万台二手车销量实现,同志们仍需努力。
无所谓模式之争,更应关注市场发展时点
曾经有太多的争议在二手车交易模式上– C2B,B2B,C2C哪个才最好。其实这些模式都会存在,也都需要存在。但随着市场的发展成熟,的确会有在某个阶段发展更快的模式,当然也会有模式遭遇瓶颈。比如今年B2B平台的转型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B2B交易的本质是车商之间的库存流转,随着二手车销量的增加,流转的总体量会提升,但同时随着车源信息透明化发展,流转次数势必是会减少的。从现在市场发展的时点来说,能站在C2B2C这条主线上的方式会比较具有发展潜力,毕竟这是市场演变下一阶段的主体状态。市场上许多平台转型在做B2C的动作也佐证了这点。“又一车”自身一年来的实践和迅速的发展,也更加确认了C2B2C这条路径的发展潜力,并且做好了准备在这个领域长期耕耘的充分准备。
每种模式都有戏,一家通吃不成立–无数的先驱已经一遍又一遍地证明了靠资本迅速把竞争对手打败,抢占所有市场的做法在这个行业行不通。每种模式在成熟市场都有一席之地,但任何一种模式形成竞争壁垒也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在二手车行业现在这个阶段过于看重“竞争”,忘记了整体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各模式中的玩家都是抱团前进的前提,或者错误地认为现有企业的规模就足以形成竞争壁垒,就有点脱离实际。
二手车O2O,本质还是在二手车–所有在进入这行业的创业公司,都必须在本质上帮助用户和二手车从业者解决实际痛点,才具有存在的意义。二手车电商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尊重行业本身的属性和现状,在合适的环节应用好互联网方式,并配合上对从业者和用户的悉心教育引导。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才能为二手车行业所接纳,也才有可能真正改变这个行业。
最后,真诚希望这么一些大白话能让投资人和二手车人走得近一些,让资本流向正确的地方,真正发挥出推动行业发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