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一些领导干部随着职务的升迁,逐渐脱离群众,习惯于听奉迎话,很少也很难听进、听到群众的批评意见。因而,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党委班子和领导干部查找自身问题、改进工作作风,除了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之外,更多的是要多听一些“原汁原味”的群众意见。
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说:“说理的首先一个方法,就是重重地给患病者一个刺激,向他们大说一声,说:‘你有病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叫他们治疗。”我们提倡,多听群众反馈的“原汁原味”的意见,就是没有经过添油加醋、刀砍斧消、调汁换味的“原生态”声音。就如我们爱吃沾满泥土气息的农家野味一样。
但是少数领导对原汁原味的“群众小炒”浅尝辄止,怕吃坏肚子。除了客观原因外,主要是思想上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比如有人担心意见“原汁原味”难以下咽等等。契科夫批评拒绝修改作品的作家时曾说过:“要知道在大理石山刻上人脸,无非是把这块石头上不是脸的地方刮掉罢了。”这样‘刮’或许有脸面丢失感,但最终得到的却是真正的脸面。听取群众的意见也是如此。群众中,隐藏着丰富的智慧,包含着独到的见解,既是检查领导干部工作的一面镜子,也是改进领导机关作风的一把尺子。
“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群众家常菜”也许会沾满泥土,咀嚼时会咯牙,但却能触及思想,有利于自我剖析;也许如糟糠一般剌嗓子,但却考验着领导干部的度量与胆识。多一些“原汁原味”,就要坚持实事求是。有多少“原汁原味”就消化多少,不搞“剩菜剩饭”,坚持群众怎么反映就怎么办。还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海纳百川气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
多一点“原汁原味”,更要把“餐桌”摆在群众身边,与群众同坐一张桌;拿起群众的碗筷,与群众同吃一锅菜。(彭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