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建聚合力 以工代赈促发展
2022-09-06 17:36  来源:中国时报网 作者:十柒
1
听新闻

为促进当地群众就业,盘活劳动力闲置资源,增加低收入群体务工收入,充分发挥“赈”的初心,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前期设计、调研、遴选等工作,安州区河清镇金花村于2022年7月正式启动安州区2022年以工代赈示范项目。

一、项目理事勤研判

严格按照《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自建工作指南(试行)》《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自建理事会工作手册》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项目理事会及个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制定并通过施工现场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制度。项目理事会每周召开例会(座谈会、现场会),对一周内项目的施工情况进行汇总总结,定期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会商,提出建设意见,解决项目实际问题,抓好项目推进工作。

二、项目实施照单干

为抓紧推动项目建设,按期完成项目建设目标。一方面,理事会坚持倒排工期、正排工序,建立项目半月调度计划制度,建立前半月施工总结、后半月施工计划,对照任务清单,抓好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做到时间到,任务完。另一方面,抓好项目落实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统筹质量监督管理小组和项目监理以及当地群众的工作力量,全过程抓好项目质量监督工作,确保项目落地有速度,质量监管有力度。

三、劳务报酬村民赚

安州区2022年以工代赈示范项目申请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专项资金544万元,劳务报酬共计发放108.86万元,占项目计划总投资的20.2%。本项目施工时坚持“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的基本原则,首先满足当地群众的工作需要,提高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通过轮换上岗劳动力,项目建设过程中,共计吸纳67名当地群众参与务工,让项目建设成为切实成为群众增收的助推器,有效发挥了以工代赈“赈”的作用。

四、富民兴村有期盼

本项目以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配套设施为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通过岗前培训、岗中指导,有效提升村民的就业技能。项目建设完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金花村项目区域并辐射周边区域农户、专业合作社扩大主导产业种植规模,带动水稻、蔬菜、水果等产业发展,预计每户产业增收超500元,持续擦亮河清农业金字招牌,为建设国家级蔬菜保供基地、绵阳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供有力支撑。(供稿: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人民政府

 

标签: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