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百杰音乐家蔡和平
2025-09-08 16:16  来源:中国时报网 作者:十柒
1
听新闻

鸣星火燃千山 ,赤子心凝时代范

——访中国当代百杰音乐家蔡和平

蔡和平世界全能器乐王子、中国当代百杰音乐家、最具影响力国潮艺术家、英国贵族学校特聘民乐专家、越南环球音乐节主题歌演唱者、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时代风华》特聘乐器专家、中央音乐学院“央音筑梦”导师团梦想导师、广州市音乐文学协会常务副主席、全球华语流行音乐金曲榜电视榜单第501期冠军得主、华语民族音乐金曲榜电视榜单第31期冠军得主、央视CCTV3台《向幸福出发》特邀嘉宾、吉林卫视《高手在民间》特邀嘉宾、安徽卫视《百家姓》特邀嘉宾、湖北卫视《大王小王》特邀嘉宾、广东电视少儿春晚梦想导师。

全球发行的原创代表作品有: 歌曲《忘了痛和伤》、葫芦丝曲《瑶寨晨曲》、钢琴曲《珠江之夜》,电吉他曲《灵魂交响曲》、笛曲《世界和平》、器乐合奏曲《最美中国》等。

作为世界全能器乐王子,他以100多种中西乐器的全能演奏技艺、横跨中西的创作视野,成为民乐国际化与时代化的标杆人物。他是民乐的革新者,以专利乐器让传统难掌握的乐器焕发生机;是教育的播种者,用数二十年经验让艺术之花绽放在每个热爱的心田;是大爱的践行者,以音符为炬,照亮了灾区与贫困学子的前路;更是文化的使者,让中国民乐在世界舞台上,奏响属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他的生命,恰如他创作的《世界和平》,以赤诚为弦,以担当为韵,在时代的乐章里,奏响最动人的回响。

笛声起阡陌  百器伴成长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交织的当代音乐版图上,中国民乐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流行音乐与电子音乐浪潮冲击着传统艺术形式;另一方面,文化自信的觉醒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民乐国际化提供了历史性契机。在这场文化博弈中,蔡和平以“音乐无国界”理念为锚点,勇立潮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桥梁。

在湖南攸县云雾缭绕的山村里,十二岁的蔡和平第一次听见了命运的召唤。父亲与叔叔以及民间艺人们合奏的《金蛇狂舞》,唢呐声激越如雷,二胡声呜咽似雨,而叔叔唇间的那支竹笛,清亮如破晓的溪流,瞬间攫住了少年全部的心神。“我也要吹出这样的声音!”少年攥住叔叔的衣角,目光灼灼。彼时,农村很少人专攻乐器,但叔叔递来的那支简陋竹笛,却成为了蔡和平命运的序章。

最初的练习,蔡和平是在嘲笑与坚持中度过的。他央求叔叔教笛,叔叔便送了他一支竹笛,刚开始吹出的声音“像破风箱”,引得同学哄笑。但少年的心一旦被热爱点燃,便生出无穷的韧劲。同学讥笑他笛声“不堪入耳”,他便躲到无人的地方吹奏,平常上山砍柴、下田干农活,他都会带上笛子吹奏一番,他的童年与笛子相伴,笛子成了他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次放学后先吹够三小时再写作业……“农村孩子没那么多讲究,田埂是舞台,风声是伴奏。”这份执着,让他的笛声从“刺耳”变成了“悦耳”。半年后,同学们开始围过来点歌,连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村里的人见他手上持着笛也会叫住他吹几首来听听。到初中时,他又跟叔叔学习了唢呐、二胡等多种民间乐器,成为乡邻口中“会用乐器说话的娃”。然而,这条艺术路仍然浸透了寒夜跋涉的孤勇。为了使技艺更高一筹,能够顺利考上艺术院校,他又拜师湖南省歌舞团笛子名家李小逸老师,他每周辗转六百多里路程。暴雨倾盆的冬夜,泥泞淹没了村道,他赤脚蹚过十里淤泥才到达镇上,摔成泥人仍紧护怀中的竹笛,到镇上用省吃俭用的零钱买下简陋的干衣,再搭车到达县城然后转火车抵达长沙,颤抖着叩响了艺术圣殿的门环。艺考前夕的劫难,更淬炼出他生命的韧性。与父亲遭遇劫匪洗劫,仅剩50元蜷缩在火车站。连续六日(因为提前了一周过来学校报名,所以要等到考试那天才能去学校考试),父子俩仅靠冷水馒头果腹,深夜被驱赶时,便裹着报纸在广场瑟缩着入眠……

考试当日,碰巧遇到校友父亲,他借出的100元成了蔡和平的救命稻草,也令他终于迎来了命运的转折——他以笛子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湖南长沙艺术学校,在那里第一次系统接触到吉他、钢琴、架子鼓、电贝司等西洋乐器。“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民乐和西洋乐能这样对话。”他在艺校白天练习西洋乐器,晚上担心扰民,就怕围墙到后院的山洞里练习民族乐器,平均每天有16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用在乐器的学习与练习上。用笛子演奏国外名曲,用吉他弹中国古老的民乐曲,这种跨界尝试,为他后来的创作埋下了伏笔。“乐器成了我的情人。”湘江风雪夜,他创作了《我的梦中情人——吉他》。月光浸透纸页的歌词,映照着艺术赤子最温柔的孤独——那是将血肉与琴弦熔铸于一体的灵魂契约。

当初蔡和平考入艺校,家庭遇到了困境,父母都是没有文化的农民,靠种地交不起艺校高昂的学费,于是他13岁的妹妹主动放弃学业出外打工挣钱助哥哥完成学业(后来不幸的是妹妹在2014年12月去医院看望受伤的姨父,回途中遭遇车祸遇难,于是蔡和平化悲痛为力量创作了一首《天堂泪》缅怀妹妹,这首歌一经发行感动了无数人,目前在全民K歌有二十多万翻唱)。

毕业后,蔡和平先在湖南老家攸县的一所艺校任教,后来又到了雷锋的故乡望城县担任雷锋艺术团乐手。在下乡演出的日子里,更深刻地理解了音乐与生活的联结。“老百姓的喜怒哀乐,都在那一曲曲乐声里。”他说,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了音乐不止于技巧,更在于共情。2004年,他南下广州一所影视艺校任教,2012年创办了“广州和鸣之声琴行”,将童年的音乐火种,播撒向更广阔的天地。

妙笔谱华章  弦歌动四方

蔡和平的艺术世界,如同一座跨越中西的音乐花园,既栽有《瑶寨晨曲》这样带着乡土芬芳的民乐雅集,也育有《世界和平》这般融合全球韵律的时代之花。他的成就,在于以多元创作打破边界,用创新乐器激活传统,让中国声音响彻世界舞台。

原创作品是他最厚重的名片。从与刘德华、陈慧琳、张靓颖、刘亦菲、蔡依林、李克勤等明星在同一张唱片专辑上发行原创歌曲,到斩获全球华语流行音乐金曲榜双料冠军,他的作品创作始终扎根大地、仰望星空。《瑶寨晨曲》是他为“世界瑶族第一寨”千年瑶寨量身打造的葫芦丝曲,开篇用鸟鸣般的颤音模拟瑶寨清晨的苏醒,中段以急促的吐音表现瑶族姑娘的劳作,尾声融入牛角号的悠远,让听众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瑶寨梯田。该曲发行后,不仅成为了千年瑶寨景区旅游的符号,更被纳入了他编著出版发行的葫芦丝教材。而他的原创作品《最美中国》则是中西合璧的典范,2023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时,他带领学生组建和鸣之声乐团,用竹笛、葫芦丝、琵琶、古筝与吉他、尤克里里、键盘等多种乐器合奏,旋律从江南小调转向黄河奔腾,最后以和平笛的清亮收尾,被誉为“用音符绘制的《千里江山图》”,这场演出斩获了全国金奖。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对乐器的革新。他研发的“和平笛”与“平和笛”获得国家专利——这种以他名字命名的乐器,既保留了竹笛的音域与技巧,又将吹响难度大大地降低。“传统竹笛像个倔脾气的老头,得想办法哄着才能出声;和平笛像个随和的朋友,谁都能跟它对话。”他笑着解释,改良的吹口设计让气息控制更简单,却不失竹笛的灵动。在2024年吉林卫视《高手在民间》节目中,他用和平笛、吉他、键盘、竖琴、骨箫、古埙、牛角埙、陶笛、竹笛、长笛等22种乐器演奏他的代表作《最美中国》,让观众惊呼“一个人能顶一个乐团”。

舞台上的蔡和平,是“全能器乐王子”的最佳注脚。2016年,他带着20多种乐器走进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贵族学校等名校,在学校的礼堂里,用葫芦丝吹《竹楼情歌》,用吉他弹《茉莉花》,最受欢迎的节目就是他用11种乐器演奏《瑶寨晨曲》,让西方学子在中西旋律的碰撞中瞪大了眼睛。“他们说‘原来中国乐器是如此博大精深,每个音符像在与他们对话’,这就是最好的文化交流”蔡和平笑着说道,“那次巡演被湖南株洲晚报刊登报道为‘5分钟的乐曲变换11种.株洲器乐王子震惊英国学子’”;2023年,他带领着乐团在万里长城奏响了《最美中国》,长城的烽火台与乐声共振,仿佛千年历史在旋律中苏醒,这场演出又斩获了全国金奖,更有人赞叹道:“他让中西乐器合璧站在了历史的高度。”

荣誉是实力的见证。出道以来,蔡和平先后担任央视《星光大道》评委、中央音乐学院“央音筑梦”导师,2025年更被授予“全国两会重点推荐艺术家”称号。全球华语流行音乐金曲榜第504期,他与和芳合唱的《越南越潮》荣登内地榜单冠军,同期港台榜单冠军是王菲、电视榜单冠军是张韶涵;在越南环球音乐节上,他用十多种乐器演奏《瑶寨晨曲》获评“最具影响力国潮艺术家”的殊荣,由全球华语流行音乐金曲榜总裁昆娜(昆娜宸星学院院长)、世界物联网联盟主席卞洪登博士(世界大学城创始人)亲自为其颁发荣誉证书与奖杯,这份荣誉是他对“百杰音乐家”的最佳诠释。

杏坛播火种  新声续文脉

“学乐器,三分学七分练,但若方法不对,练十年也不如人家练一年。”在广州和鸣之声琴行蔡和平艺术中心的教室里,蔡和平常对学生说这句话。从乡村少年到教育深耕者,他将自己的学艺感悟凝结成一套“科学+温度”的教育体系,让音乐传承既有根基,又有新意。

他的教育创新,始于对传统教学痛点的破解。创办艺术中心之初,他发现很多孩子因竹笛难学而放弃,便自主钻研“阶梯式教学法”:先用和平笛打基础,掌握指法后再过渡到传统竹笛,半年就能登台演出。“就像学走路,先扶着栏杆走稳了,再撒开手跑”,蔡和平道:学生徐卢飞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这个曾因吹不响竹笛哭鼻子的男孩,用和平笛入门,两年后便凭笛子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获得全省一等奖的佳绩,蔡和平也因此获得“全省优秀指导老师”荣誉。他说:“艺术教育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教师要以先进理念为帆,以因材施教为桨,引领学子在艺术的海洋中扬帆远航。音乐宛若神奇的魔法师,既能雕琢审美品格,又能锻造坚韧心性,让每个跳动的音符都化作成长的养分。”音乐教材编写是他传承民乐的另一种方式。多年来,蔡和平编著出版了三套音乐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枯燥,用“趣味+乐谱”的形式讲解,强调实践、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结合图片对照的方法,使人一学即懂。“我这一辈子,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但这三件最深刻:奏好乐,写好曲,教好人。”蔡和平说,他的梦想很简单,就是让更多人“拿起乐器时不犯怵,听到乐声时会心笑”。

“真正的艺术,殿堂要有回声,泥土也要留痕。”这是蔡和平的信仰。2008年汶川地震,他主动报名参与赈灾义演,捐出了三个月课时费——那一刻他便顿悟:音乐是比语言更响亮的治愈良药。2013年,雅安强震,他组织琴行学生一起参与“为了雅安的孩子大型慈善义演”,并现场募捐;2017年他在家乡攸县担任“爱心助学.情满攸州”公益大使,在助学义演的露天台,一曲《瑶寨晨曲》奏完后,接着一首《爱的奉献》便引乡亲们捐款入箱。后台,他掏出积蓄塞进捐款袋:“我尝过没钱的苦,不能看孩子失学。”2016年,广东省阳光雨露公益助学促进会授予他“爱心天使”称号,勋章上刻着八个字:“德艺双馨,赤子初心”。2023年11月,蔡和平仍以赤子之心反哺桑梓,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捐款这份"德艺双馨"的坚守,恰似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为新时代树起最温暖的标杆,正是新时代楷模最动人的注脚。

如今,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时代强国》栏目组授予他“时代楷模”殊荣,迅速得到中华网、国际新闻网、北京之窗、中国快报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环球新闻网等100多家媒体发布报道 。可在蔡和平看来,这荣誉从来不是对他个人的加冕,而是对一种精神的礼赞:对热爱的坚守,让他从田埂少年成长为“世界全能器乐王子”;对传统的革新,让民乐在现代土壤里扎根生长;对世界的赤诚,让他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对传承的执着,让音乐的火种代代相传。当他的琴声与《最美中国》的旋律相互交织,当“和平笛”的清亮与《世界和平》的情感共鸣,我们看见的,是一个音乐家以生命为弦,奏响的属于中国的、属于世界的、属于每个追梦者的时代最强音——这声音里,有乡土的厚重,有创新的轻盈,更有一个民族对文化自信最深沉的注解。

标签: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