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酥非遗养生糕点创始人张广熙
2025-09-17 10:06  来源:中国时报网 作者:十柒
1
听新闻

点酥成金传薪火,古韵再造华夏味

——访张大酥非遗养生糕点创始人张广熙

张广熙,中华糕点传承人,中式糕点复兴践行者,非遗养生糕点品牌“张大酥”创始人。其创立的金华市张大酥食品有限公司,扎根浙江金华,以非遗技艺为骨、以药食同源为魂,打造出近百款融合传统与健康的养生糕点。在金华古子城、义乌佛堂老街、兰溪游埠老街等文化地标落子数十家专卖店,让承载着南宋古方的黄精饼、融合本土特色的四大名酥,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味觉纽带。当现代都市人在快节奏生活中追寻“食养合一”的平衡时,张广熙以匠人之心叩开了传统糕点的养生密码,让每一块糕点都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健康生活的注脚。这不仅是一个品牌的崛起之路,更是一位手艺人对中式糕点文化的深情守望。

金石为开 淬非遗新章

在食品行业日新月异的变革中,以效率为先的生产模式不断推动着产品向“标准化”与“速食性”靠拢。然而,在这场追求速度与规模的游戏里,那些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与匠心精神的传统中式糕点,却面临着风味与文化价值被淡化的挑战。在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当“朋克养生”成为年轻一代的生活态度,当《“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药食同源”的东方智慧提升至国家战略,时代的转机已然显现!传统糕点,这颗东方饮食文化中的明珠,正被重新擦亮,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养生食品市场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其中融合传统工艺的新中式糕点,正以惊人的势头崛起,占比逐年稳步提升。

数十年如一日,只为做好一块养生糕点。张大酥品牌创始人张广熙深谙食物之道,他认为:“糕点的方寸之间,承载的是天地的馈赠与匠心的温度。唯有抱朴守拙,苛刻食材,秉承自然之道,才能让传统糕点文化在舌尖绽放新生。”在他的带领下,扎根于浙江省金华市的张大酥品牌坐拥非遗工坊与现代基地,在传统糕点的文化沃土与新中式糕点的创新前沿深耕不辍,已然成为中式养生糕点领域一面鲜明的旗帜。

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化学家、医药学家葛洪,于婺城区金华山、九峰山等地炼丹,他撰著的《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尽服之”,为屠呦呦所关注,成为青蒿治疟源头。张大酥非遗养生糕点便源于葛洪在金华山的炼丹实践,秉承葛洪的养生理念,对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进行研究与改良,将养生之道融入每一块传统糕点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养生糕点制作技艺,让人们在品尝美味糕点的同时,感受养生文化的魅力。以己之姓(张),烙下承诺,取天地(大)美食材,做人间一块好(酥),故名:张大酥,这便是张大酥品牌的由来。

作为国内首个将非遗制作技艺与药食同源食材体系深度融合的糕点品牌,张大酥凭借其独特的养生糕点制作技艺,被列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传统工艺与现代养生理念完美结合的典范。从黄精的九蒸九晒到面团的“三揉三醒”,每一个环节都建立起了现代标准化流程,却又保留着手工的温度。晋代著名医药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黄精”。”《本草纲目》就有记载其食养价值。张广熙谈起产品如数家珍,“我们这款黄精糕中的黄精要经历9次蒸晒,直到外表乌黑油亮,质地软糯如蜜,再与纸皮核桃手工定型切片。”这种对食材的极致苛求,让张大酥的黄精系列产品不仅在“中华糕饼大赛”中斩获金奖,更成为都市白领办公桌上的“养生标配”。而铁皮石斛糕还原古方的雅致形韵、香榧核桃酥作为金华四大名产的创新融合,无不体现着“非遗为体,养生为用”的产品哲学。

“张姓于我,是对品质的庄重承诺。”张大酥非遗养生糕点跨越百年的接力,终在新时代的起点撞响了晨钟。张大酥以“非遗技艺+药食同源”为双核驱动,品牌先后荣获金华市老字号、金华酥饼省级非遗工坊、中国非遗养生糕点开创者、民族品牌·国货匠心、金华酥饼最佳技艺传承金奖、金华市特色伴手礼等众多荣誉,张大酥非遗养生糕点制作技艺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成立了“药食同源产品研发中心”,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养生糕点。

草木生春 润众生颐养

走进张大酥金华工厂,犹如踏入时空交错的秘境。一边的设备流转着现代食品工程的精密,另一边的非遗工坊却弥漫着古老的气息。这里的每道工序都是与古人的对话,而镇店之宝“黄精饼”更还原了南宋《吴氏中馈录》中的古法技艺,弃炭火改气蒸,成就形如满月、润若凝脂的绝色。

创新在古法的根基上开出奇花。2021年,“四大名酥”礼盒横空出世:取金华四大名产——金华火腿、两头乌猪肉、金华佛手、金华香榧为食材,以金华传统糕点文化为基础,采用古法工艺,手作而成的四款具有地道金华味的糕点。金华火腿酥精选自然发酵一年以上的正宗金华火腿肉,时光沉淀的醇厚香气,让人一口品味千年婺城味道。佛手酥选用金华佛手,果肉清香,每一口都是人间清欢,寓意福寿双亲,幸福相守。两头乌酥饼以中华熊猫猪——中国四大名猪之一的金华两头乌为原料,秉承非遗技、纯手作、炭火烤,只为做一块更好的金华酥饼。而香榧核桃酥则凝聚着金华山脉的精华,香榧需三年方能结果,香榧与山核桃相汇,两种坚果成就一块酥,酥香,榧同凡享。这款承载着八婺大地风物的礼盒,经官方评选,荣获“金华特色伴手礼”称号。

天下共” 启东方食味

金华古子城店老街的晨雾尚未散尽,“张大酥”木招牌下的格栅门已被推开。老街背后墙面一排排老糕点模具如时光的密码整齐陈列,他们见证过一代代糕点的传承,这些安静的模具,正用最朴素的方式,把老底子的糕点文化,讲给每一个路过的人听。这样的场景正在江南古镇星火燎原:兰溪游埠老街店可闻人间烟火,义乌佛堂廊檐滴着江南烟雨,而杭州长河的老街店外,油纸伞下的小姑娘正踮脚数着橱窗里的金华酥饼。“我们把门店开在旅游景区、古镇老街,就是要让游客在触摸历史建筑的同时,也能品尝到历史的味道。”这种“文化体验+产业生态”双轮驱动,促使张大酥布局线下零售网络。如今,品牌已开设数十家非遗养生糕点专卖店,未来五年计划在浙江省内旅游景区、商业区及古镇老街拓展至1000家门店,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养生糕点”产业版图。同时,品牌提供企业团购、茶歇定制及城市特色伴手礼开发服务,以“糕点为媒”传递文化情谊,成为游客与本地居民礼赠首选。

“门店是活态博物馆。”当同行还在纠结于工业化生产效率时,张广熙早已将非遗体验纳入了品牌基因,创办张大酥糕点体验馆与金华酥饼博物馆。其中,张大酥糕点体验馆年均接待研学学生超数万人次,一揉一搓皆是千年,一招一式皆是传承,让孩子们在揉面制馅中感受糕点传统文化的深意。而步入金华酥饼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位传奇人物——程咬金和一群忙碌的“匠人”。他们身着古朴的服饰,在光影中生动演绎着千年酥饼工艺——从摘面、包馅、整形、烘烤,每个动作都凝固着匠人智慧,宛如一幅会说话的酥饼制作古画,安静得述说着酥饼制作的传奇故事。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传播,让张大酥超越了普通食品品牌的范畴,成为中式糕点文化的当代诠释者。

正是这份将技艺升华为文化的自觉,促使张大酥恪守着品牌的核心定义:苛刻食材——坚持取天地大美食材,做人间一块好酥,严选国家《药食同源》目录中的食材,践行药食同源,食养合一;非遗工艺——坚持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张大酥非遗养生糕点制作技艺”,食非遗、品国味,以匠心传承古法精髓。此外,张大酥签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中实验室”成立“药食同源产品研发中心”,以国家发布的106种药食同源物质名单为基准,通过古法炮制技艺与药食同源草本配伍推动产品创新,助力品牌差异化竞争,打造养生糕点新标杆。更为可贵的是,张大酥深知“独木不成林”。品牌主动敞开大门,邀请行业同仁共享技艺心得,探讨传承之道。更具前瞻性的是,张大酥正积极推动建立《非遗养生糕点制作规范》标准,将一己之实践,转化为行业共进的基石。“张大酥前行一小步,中式糕点行业前进一大步”——这份“不争”的格局与担当,反而赢得了业界的由衷尊重,共同开启了中式养生糕点的新时代。

 
标签: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