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大师周伟武
2025-08-08 15:34  来源:中国时报网 作者:十柒
1
听新闻

星厨伟武志凌霄 ,锅铲为毫写舜尧

——访中国烹饪大师周伟武

周伟武,中国烹饪大师,烹饪艺术家、欧锦和宗师锦家班传承人、中国星厨学院院长,被誉为“行走的中华美食文化名片”。从业三十余载,他以一柄锅铲为笔,以食材为墨,在世界的餐盘中书写中华饮食的华章。他掌勺于北京半岛王府饭店、香格里拉大饭店,深圳华润君悦酒店等顶级食府,独创了“蜜饯吉品鲍”“状元花雕醉法国鹅肝”.传统福建佛跳墙等名菜,将粤菜精髓与国际化视野相融合,2009年被外交部官方杂志外交官专题报道成为了“名厨外交官”的典范。2024年被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文化复兴,中国力量人物入选联合国邮票局,欧洲邮政,中国邮政,法国邮政等邮票全球发行推广中华文化,2005年和2017年,他创立了“功夫舍夫(KUNGFUCHEF)”饮食管理策划中心和华宴文化,以“传承中华饮食文化,创新健康养生理念”为使命,为中外政府机构、中国与海外企业提供食材推广与饮食文化品牌建设服务,助力中华美食登上世界舞台。

掌勺风云 清欢至味胜琼瑶

饮食之道,上承天时,下接地利,中通人和。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伊尹“以鼎调羹”,从《齐民要术》的农耕智慧到《随园食单》的风雅精妙,中华饮食文化始终是文明长河中最鲜活的血脉。而周伟武,这位手握锅铲的文化摆渡人,正以当代庖厨的匠心独运,将这份千年烟火淬炼成跨越国界的文明诗篇。从1988年那个误打误撞进入粤菜厨房的懵懂少年,到如今名震中外的烹饪大师,周伟武用近三十年时光,书写了一段关于热爱、坚持与奋斗的精彩篇章。在此过程中,他经历了迷茫与困惑,品尝过失败的苦涩,却始终怀揣着对烹饪的热爱,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1988年的深圳,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生着无数机遇。彼时一心想穿上制服的少年周伟武,因一句“买菜煮饭都是我”的质朴回答,阴差阳错地踏入酒店出品部。初入厨房,周伟武的内心充满了失落和迷茫。他曾梦想着穿上保安制服的威武模样,却不承想自己会在油烟缭绕的厨房里度过青春岁月。然而,命运的安排往往有着独特的深意。当他拿起锅铲,第一次亲手烹制出一道菜肴,看着食客们满足的笑容时,内心深处的热爱被悄然点燃。

锅铲取代警棍,灶台替代岗亭,周伟武终于以“既来之则安之”的豁达,将错位的人生演绎成一部传奇。粤菜的清鲜本味、刀工的纤毫入微,让他沉醉其中。他师从名厨,苦练技艺,将“炒、炸、焖、炖”化作指尖的诗行。正如周伟武所言:“命运给了我一把锅铲,我便用它画出中华饮食的星辰大海。”十二载寒暑,他辗转于北京顶尖食府,吸收宫廷菜之华贵、融合西餐之精致,终成“南北兼容、中西合璧”的烹饪哲学;他白天掌勺,夜晚攻读MBA,将管理学融入厨房之中,提出了“放手创新,跟进辅助”的团队理念。离京时,他带回的不只是荣誉,还有一系列既符合国际口味又不失粤味精髓的创新菜品。

2005年,周伟武创立了“功夫舍夫”,标志着他从名厨向文化使者的转型。正如他所说:“餐饮如功夫,一日不练十日空。文化传承,亦需日日精进。”从“中国烹饪艺术家杂志封面人物”到联合国“国际文化榜样”,从“深圳特区四十周年杰出贡献人物”到“世界中华厨师联合会理事长”,周伟武的奖章早已堆叠成山。然而,他始终谦逊:“荣誉是鞭策,真正的勋章是食客满足的笑容。”

五味调和   八珍烹就万邦桥

若将厨房比作江湖,周伟武便是“手中无剑,心中有道”的绝世高手。他的烹饪哲学,既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举重若轻,亦含“一鼎一镬见天地”的微观匠心。

周伟武深谙,一道好菜需“根于文化,成于匠心”。他提出“厨房七大法宝”:他敬畏自然,深究食材禀赋,如对待璞玉般发掘其本真;他融贯中西,以“杏香冰镇咕噜肉”破壁传统与创新,让糖醋里脊披上分子料理的冰霜外衣;他器为食役,为“金银燕液水立方”特制琉璃盏,以器皿光影演绎“水中望月”的诗意;他大道至简,矜贵如皇焖佛跳墙,亦坚持“老火慢炖”的传统技法,让时间成为最高明的调味师;他因材施艺:面对加拿大深海参,他独创了“葱油烧参皇”,以粤式酱汁爆炒激活海洋的野性……从对食材本味的极致追求,到对烹饪工具的巧妙运用;从“因材制宜”的智慧,到“中西交融”的胆识,每一步皆是对传统的敬畏与创新的突破。其代表作“蜜饯吉品鲍”,选用优质吉品鲍,经过精心泡发和烹制,鲍身柔软多汁,蜜饯的香甜与鲍鱼的鲜美相互交融美味,佐以黄金蛋炒饭基底的鲍鱼汁太连鲍鸡球泡饭,既保留了粤菜的精髓,又赋予了现代宴席的层次之美,被誉为“舌尖上的水墨丹青”;“功夫鱼翅捞鸡”则将鱼翅的奢华与鸡肉的鲜嫩相结合,采用捞拌的方式,让每一口都充满层次感,令无数时刻回味无穷。

在快餐文化盛行、传统饮食文化受到冲击的今天,周伟武始终坚守着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热爱与担当。他认为,每一道菜品都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情感。因此,他创办华宴文化公司在推广粤菜国际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守护和传承。他深入研究粤菜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技法,挖掘出许多濒临失传的经典菜品,并结合现代饮食理念进行创新和改良,让这些老味道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正如周伟武所说:“饮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有责任将它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它、热爱它。”在时代的浪潮中,他以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为中国烹饪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入选文化复兴!中国力量人物实致名归。

匠心烟火 文化长随沧海潮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周伟武深谙人才培养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他担任着中国星厨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导师、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客座讲师等多项职务,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在课堂上,他不仅讲解烹饪技巧和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养和文化意识。他告诉学生们,一名优秀的厨师,不仅要会做菜,更要懂得尊重食材、敬畏传统,要有一颗为食客负责的匠心。他通过现场演示、实操指导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烹饪的魅力,掌握真正的本领。在“粤菜师傅进校园”活动中,他手把手地教导学子雕琢“蜜饯糖心吉品鲍鱼”,并寄语:“厨艺如修行,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其弟子中,多人已成为粤港澳餐饮界的中流砥柱。

在周伟武看来,厨师亦是文化翻译者。他多次受邀担任“中华美食大讲堂”主讲人,于国际展会中演绎“满汉全席”的盛世华章;与法国奶制品协会、美国牛肉协会合作,将中国烹饪智慧注入全球食材链。他说:“一碟佳肴,可让外国友人从味蕾读懂中国的‘和而不同’。”此外,周伟武还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媒体平台,通过表演烹调节目、介绍美食等方式,向全国观众普及饮食文化知识。他的身影出现在《天下美食》《名厨》等杂志上,他的故事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他用自己的影响力,让中华饮食文化走进了千家万户、走向了世界舞台。

面对近年来餐饮行业的变革和挑战,周伟武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辞去了一些行政总厨的职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推广优质产品与食材、建立品牌文化上来。他认为,好的烹饪技术固然重要,但好的原材料和好的饮食文化理念才是一道好菜的根本所在。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让中华美食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一方灶台,是山河的缩影;一碟佳肴,是文明的注脚。周伟武以三十载春秋为火,以四海风味为薪,将中华饮食文化煨成一盅跨越时空的浓汤。他手中的锅铲,翻动的不只是食材的乾坤,更是五千年文明的星火;他调和的不仅是酸甜苦辣,更是人类对“美美与共”的永恒向往。从深圳后厨到联合国讲坛,从满汉全席的华贵到养生华宴的简约,周伟武以匠心为舟楫,载着《黄帝内经》的“药食同源”、孔孟之道的“和而不同”,驶入世界的味觉港湾。那些曾被西方视为神秘的东方滋味,在他的演绎下化作可触可感的诗篇——法国鹅肝浸润花雕的醇厚,海参皇裹挟葱烧的豪迈,冰镇咕噜肉碰撞出传统与现代的灵光……每一道菜,都是文明互鉴的印章;每一场宴席,皆成文化共鸣的盛宴。

千年之前,苏轼以“人间有味是清欢”道破饮食的至高境界;千年之后,周伟武用“至味无国界”续写华宴文化文明的对话篇章。这或许便是匠心的终极意义——以微末之物,成不朽之事;以一灶之火,燃文明之光。未来,当世界再次举起筷子品味东方,那筷尖萦绕的,必有一缕属于周伟武的烟火传奇。

标签: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