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耕杏坛 ,以爱为刃裁新枝
——访语文高考必考文言实词小故事创始人、久杰系列丛书主编高久杰
告诉我你的疑惑,授予你我的独诀。一个将半生心血倾注于语文教育的女性教育者,用温柔与坚韧在语文教学领域特别是文言实词的沃土上开出了一片繁花。她就是“高考必考文言实词小故事”创始人、久杰系列丛书主编——高久杰老师,从初入讲坛的青涩教师到京城名师,从课堂一线的执着坚守到教材编著的匠心独运,深耕语文教学20余载,以独创的教学体系破解了文言文学习之困,她编写的文言实词虚词教材,填补了行业空白,惠及万千学子;她以智慧化解班级霸凌,守护了少年心灵的净土。在应试与素养的夹缝中,她架起了一座通达之桥,让语文课堂成为孕育智慧与温暖、启迪生命与梦想的沃土。
用教育剪裁荆棘,守护校园纯净心灵
校园角落的阴影里,霸凌如同一株毒藤,悄无声息地蔓延。高老师初接手的班级,正是这样一个“东倒西歪”的集体。面对以赵同学为首的“魔头”,她并未急于“镇压”,而是化身“福尔摩斯”,以“剪裁”之道重塑班级风气。
在高老师看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心灵的雕塑与生命的呵护,她说,其实再坏的孩子心里也有柔弱和小善的一面,我要剪去那些蒙蔽光芒的荆棘。初接乱班时,高老师采取两手抓的策略,第一个策略是面向全班的思想道德教育:晨读学习三字经,然后对照古人的教诲,每个学生都反思自己在昨天的表现,最后在班级里和大家说说,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表现如何,其他同学可以帮他(她)指出来。第二个策略就是“潜伏”,这时的高老师像一位老练的侦探,借助班里学生的力量,观察、记录“刺头”的行为,做好证据收集,等待时机。赵同学跷着二郎腿在课堂上“称王”,高老师便以“退三进一”之术攻心:夸赞赵同学重义气的闪光点,用“欺瞒家长的愧疚感”唤醒其良知。最惊心动魄的是高老师与“霸凌者”的较量,这名王学生带领本班大个同学咒骂殴打班里的车同学、甚至威胁班干部不许告诉老师,平时也是经常顶撞老师,高老师先压制内心的怒火,想到了“各个击破”的方法,然后将跟随王同学的大个同学逐一谈话,并以不跟随王同学继续做坏事并能反击他欺负人的行为为条件,可以将功补过免于告知家长,这样王同学独木难成林,就成了“孤家寡人”,接着又联合王同学家长编织“劝退危机”,用“成长手册”的每日记录逼其自省,春游归来的走廊上,少年从嚣张跋扈到低头认错,全班掌声雷动。
“教育不是驯兽,而是种树。”那些曾被贴上“问题”标签的孩子,在她的剪裁下抽枝展叶:赵同学成了雷厉风行的体育委员,王同学转型为班级的“智囊团”,以智慧和担当赢得师生尊重。
高老师对霸凌问题的零容忍,为学生营造了安全、健康、充满温情的学习环境。以智慧和耐心,用教育这把剪刀肃清荆棘,呵护了学生心灵的成长。她不仅让“问题学生”焕发新生,也让整个班级的风气得以重塑。她的教育实践,更为校园霸凌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例。在功利化教育倾向仍存的时代,她的探索与坚守犹如灯塔,照亮了教育回归“立德树人”本质的前路,也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注入深远的意义。真正的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心灵,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自己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以观察滋养文字 用细节描摹真情
在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高老师是一位执着的园丁。她不仅擅长破解文言文学习的密码,更在写作、阅读领域形成了一套完整而高效的体系,如同精密的齿轮,环环相扣,推动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高老师开创了“阅读写作融合训练法”。以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分析文章结构、主旨、语言特色后,将课文中描写神态、动作、心理等的四字词语、成语和小练笔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小练笔中至少有5个四字词语、成语,多者不限。
讲课文《周亚夫军细柳》时,不仅分析人物形象与叙事手法,更让学生模仿“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描写自己经过观察后的老师。例如,一个学生观察了老师的眼神,就写“别看平日与我们打成一片时慈眉善目,发起火来,双眼瞪得像两个铃铛,光是从他那微棕的瞳孔放射出的无形的锐气就凌厉狠毒,使你与他抗衡的信心大减,他要是再白你一眼,可就得吃点苦头了。但见他那眼皮狠狠向下一打,小小的眼皮好像要把你裹到里面似的,双眼珠好似向外喷着怒火,离你越来越近要弹出来崩死你似的,你要是还不识相,这皮肉之苦是免不了的,老师的‘如影随形腿’可以踢得你疼上半天(敝人尝试过),即使是古龙笔下的连环十二坞坞主‘鹰眼老七’也不过如此。”若是没有认真地观察,学生怎会写出这么真实的场景呢?
读《背影》时,带领学生品味细节描写的魅力,然后让学生观察家人的日常细节,写一段亲情片段。比如:学生在观察到母亲清晨为自己准备的早餐,写出了《厨房飘香》,文中对早餐的描写就很吸引人“原来是我爱吃的“香椿拌豆腐”,白白嫩嫩的豆腐,翠绿翠绿的香椿,浓浓的芝麻油香味,还没等我回过神,又有一股淡淡的葱香味飘来,妈妈端着碗出来了,碗里翠绿的葱花,圆滚滚的“元宝”,油滋滋香喷喷光亮亮的,垂涎欲滴呀。”这样的细节描写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作文分数从28分提升到36分。
“当阅读有了写作的目标,学生就会带着‘如何运用’的眼光去分析文本,观察和思考自然会更深入。”高老师解释道,“观察思考深入后才能有话可写,这样做不仅能解决无素材可写不会写作方法的困境,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文字的运用能力。”
通过高老师的悉心引导,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成语、文辞的运用,更学会了用心去观察生活的细微之处,从日常琐事中捕捉动人的细节。这种观察力的培养,不仅让他们的文字鲜活生动,也让他们的心灵对生活充满了温情与尊重。从厨房里的香气到课堂上的一瞥,学生们的笔触逐渐变得细腻而深刻,作文分数的提升只是表象,而真正的收获,是他们对生活美的发现与表达能力的蜕变。这不仅是文学素养的提升,更是生命态度的转变。高老师用教育的力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在文字的世界里学会体察真情、描摹细节,使平凡的生活也能焕发出不凡的光彩。正如高老师所坚信的,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灵的丰盈与生命的升华。
破模板解读深意 读写融通新视界
为了让学生跳出“答题模板”的束缚,高老师整理了全国各省市近十年的中高考阅读题,将其按“含义题”“作用题”“情感题”等类型分类,并配有从易到难的题型例文,暂时找不到或没有合适的相关题型例文,高老师就自己选文章出题。在做阅读时,不是只给答题模版,而是引导学生比较同一类型下的不同小题型的问法与答法,总结规律。比如同是“句子含义题”,有的需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比喻义,有的需要联系文章主旨解读深层情感,学生只有掌握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此外,高老师发明“结构探照灯”法,因为高老师认为只有先教会孩子如何从文章结构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也就是读懂文章,才能知道如何答题。如读写景散文先找“金线”(核心意象),再寻“珍珠”(细节描写),最后串成“项链”(主题升华)。一名学生恍然:“原来读懂结构,才能看透作者藏在字缝里的思想表达。”
“好文章是座矿,要挖出金玉,更要炼出火种。”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高老师还让学生从阅读中“偷师”:从读过的文章中提取对自己有用、有价值的内容,比如文章的题目拟的非常好,或者文章的开头很吸引人,再或者文章点明中心的句子的语言表述非常精彩,亦或是文章某一部分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很传神,就要分析为什么写的好,描写的思路是什么。只有分析到位,才能学以致用,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高老师认为“读文章若只寻答案,如同入宝山而空返”。
高老师的语文教学新思路,不仅帮助学生突破了传统答题模板的束缚,更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了发现与创造,学会了思考与表达。她用“结构探照灯”照亮了文章的内核,用分析与提炼的方式为学生搭建了贯通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从寻找“金线”到串成“项链”,从“挖矿”到“炼火”,高老师教会学生的不只是语文知识,而是探索文学与生活的智慧。她用自己的执着与创新,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更广阔文字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语文的天地中自由驰骋,焕发出独属于他们的光彩。
三载耕耘创体系,一书一课解文言
我们现在的语文试卷中,古诗词鉴赏和文言文阅读是考试分数的“半壁江山”,因为古诗词和文言文离学生太遥远,看不懂就无法答题。而看不懂的根源就是没有实词量的积累,没有掌握虚词的用法。又由于“之乎者也”的虚词用法分散、实词中一词多义繁杂,因而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就成了高考的拦路虎,让无数学生望而却步。再加上市面上的文言文教辅书都是给出一个字的好多意思,让学生自己背,对于学生而言,只能死记硬背词汇,一个实词按5个意思算,120个实词就是600个,一个虚词的用法更多,按至少8个算,18个虚词共计144个用法,根本无法背下来,背两天就坚持不下来了。基于以上原因,高老师如同一盏明灯,用创新与情怀开辟出了一条破局之路,给不知如何扩展文言词汇量的学生带来了希冀。
于是,她俯身古籍,溯源甲骨金文,耗时一年多的时间,将原来给自己学生用的经过多年实践效果很不错的文言实词虚词教材从1.0版本升级至2.0版本。虚词通过“字源演变+助记小故事+语段翻译+义项梳理+实例解析”5个路径对虚词的每个用法做了详细地讲解,构建了完整的文言虚词知识体系,能很好地帮助记忆和理解。
文言实词通过“字源演变+助记故事+语段翻译+义项梳理+经典例句+推导提示+高考真题检测”7大模块强化记忆,可以做到当堂的知识当堂记住。
文言实词中的助记小故事以初高中学过的文言文课文为基础,将文言词汇的一词多义放到了改编后的文言文课文或者相关的文言历史故事里,这样在“熟悉”的故事里记忆“新知识”,就变得轻松容易得多了。高考真题检测不仅仅是检测学习效果,还能提高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和理解能力。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积累词汇,历时11个多月制作PPT,历时约8个多月录制视频,历时约2个月进行视频剪辑,最终于2024年9月上旬独自完成了从教材到ppt再到录制视频、剪辑视频的全部工作。学生可以一边看视频一边在教材上记写,形成自己的文言实词虚词系统化学习体系,课后还可以通过书籍复习巩固。通过这些视频自主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书一课解文言,三载耕耘夯基础。高老师从甲骨文图解字源,到自创实词小故事,再到高考真题检测,构建了“教材+自学+售后”的学习体系。更是为此在微信服务号上建立了“学海撷墨”线上课堂,上传文言实词虚词视频课程,并开设售后服务学习群,形成学习的闭环。
在编写《高考必考文言实词》时,高老师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如对有些字的意思和句子的译文有疑问,为了确保准确性,查阅《古汉语词典》、相关文章文献,对每个释义反复推敲。遇到有争议的用法,还会多方请教。
三年的时间里,更是备受焦虑与压力的煎熬。因为任务繁重,为了快点完成这个任务,高老师放弃了大部分教学工作,收入骤减,每天坐在椅子上工作约12小时,有时候真的是坐不住了,切身体会到了如坐针毡的滋味,但想到这套辅导教材能帮助更多的人,还能帮助自己走出经济困境时心理才会平静下来,有时实在心烦要命,就去家门口的早市上买了很多颜色的帽子,找个发泄自己情绪的途径,回来后心绪好多了,然后再接着工作。
这三年,高老师用脚踏实地的努力独自完成了这项不轻松的任务。“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今,这套高考必考文言文实词、虚词2.0版本的教材及配套视频已经问世,能帮助全国初高中学生、成人考生、军考士兵实现语文成绩的跨越。在教材封面印着的“京作登字-2024-A-00602566”版权证书,正是这段孤灯伏案的见证。
用匠心耕耘课堂,用初心守护成长
从三尺讲台到教材编写,从课堂教学到霸凌干预,高老师用20余年的教育实践诠释了“师者匠心”的深刻内涵。她是文言文教学的革新者,凭着不懈的恒心和坚韧的意志解决了学生积累文言实词词汇的难关;她是班级管理的智慧者,用爱与规则守护学生的成长净土;她更是教育初心的坚守者,在功利化教育的浪潮中,始终怀揣着对语文的热爱、对学生的责任,砥砺前行。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高老师说,“当我们把每个孩子都当作独特的生命体去尊重、去雕琢,就会发现,每一次剪裁,都是为了更好地生长;每一次等待,都是为了更美地绽放。”当被问及未来的发展规划,高老师眼中闪烁着光芒:“希望自己的教学体系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更希望社会能真正重视校园霸凌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温暖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她的话语朴实却有力,如同春日的细雨,滋润着每一个关心教育的心灵。
在语文教育的长河中,高久杰老师如同一位执着的摆渡人,用爱作桨,以智为帆,将一届届学生送往知识的彼岸、人生的新程。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匠心,从来不是追求完美的技巧,而是怀揣对生命的敬畏、对教育的热爱,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静待每一朵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