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实战大师兰弘坤
2025-09-08 16:24  来源:中国时报网 作者:十柒
1
听新闻

守正国学根脉 ,开新风水

——访易经实战大师兰弘坤

 

国学典籍的智慧沉淀与风水文化的实践探索,在兰弘坤的生命轨迹中交织成独特的脉络。这位1972年生于河南宝丰的易经实战大师,历经五十载光阴的淬炼,从父辈的周易研究中启蒙,在教育系统、党政机关与企业的多元历练中积淀,终以踏遍山河的实践精神,深掘风水文化的本源。作为河南省子茗说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与《大玄易象数预测和地理环境科学规划实战系统》的构建者,当“2025年度国学文化领域品牌人物”的荣誉加身,他始终坚守的,是让传统文化卸下玄幻的外衣,在当代生活中焕发出本真价值的初心。风水作为中国人观天察地的生存智慧,其传承的要义,正在于其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生命力。

 

缘起:从书香门第到躬身问道

兰弘坤与国学文化之间的缘分,始于家庭的熏陶。他的父亲是一名人民教师,多年来潜心研究周易,这种家庭氛围让兰弘坤从小就耳濡目染,对国学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幼时起,他就开始跟着父亲看书、外出观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对风水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培养了其对星象、地理环境的探秘热情,这份热情,成为了他日后深耕风水领域的伏笔。

大学毕业后,兰弘坤的职业经历丰富多样。他先后在教育系统、党政机关、政府驻外办事机构以及省百强企业工作过。这些不同领域的工作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为他研究国学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他曾说,是用工作来滋养自己对国学文化的热爱。工作之余,他经常游历名山大川,探访皇陵建筑、经典墓地等,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不断溯源风水文化的本质。他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和地理环境,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逐渐领悟到风水文化的精髓。

基于对风水文化的深入研究与对行业现状的关注,兰弘坤创立了河南省子茗说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业的初心便是秉持着为社会服务的宗旨,深入钻研易经和风水文化,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科学的视角传播风水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风水作为“时空地理环境学”的本质,他致力于将风水文化从理论推向实战应用,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研究,为风水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以及促进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溯源:风水与传统文化共生的密码

追溯风水与传统文化共生的密码,离不开对其源流与精神内核的深层探究。在兰弘坤看来,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镜像”,作为发源于道家的本土文化,风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吸纳融合,当佛教传入中原,又与孔孟儒学相互渗透,最终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土壤中,逐渐形成了兼具包容性与系统性的时空地理环境学问。在这一过程中,对《周易》的深入研习是重要纽带,各家学说的精华被广泛汲取,使得风水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思想体系,而是成为承载多元文化智慧的载体。

风水文化的精髓,始终与传统哲学理念紧密相通。它所倡导的天地人合一思想,既蕴含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也强调个人努力的价值,恰与儒道思想中崇尚自然、注重修身的精神相呼应。这种理念并非抽象的教条主义,而是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的习俗里,便能窥见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这些节庆,不仅是对时令节律的顺应,更暗藏着遵循自然规律的智慧。古代先贤们正是以这样的理念为指引,将地理、环境与时空学说融入生产生活之中,小到农作物的种植时序,大到农时的安排,都与风水理念形成了巧妙的呼应,展现出文化与生活的深度交融。

回望风水的发展脉络,其轨迹清晰地印刻在历史的进程中。早在商周时期,风水学说便已开始受到关注,贵族与百姓虽在实践层面存在着差异,却都不约而同地注重对自然规律的遵循,阴阳、太极、五行、八卦等理论在此阶段逐渐萌芽,为后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变迁,风水文化在民间与上层社会中不断流传,始终以实践验证其价值,在与生活的结合中,持续丰富着自身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从远古时期原始部落对宜居环境的本能选择,到春秋战国时期受哲学思想激荡而形成的理论框架,再到魏晋南北朝的传播、隋唐五代的流派分化,直至宋明清时期的体系完善,风水一步步地从朴素的相地经验,成长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发展阶段,既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与政治环境,也始终围绕着指导人们趋吉避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目标。

 

要真正地溯源风水与传统文化共生的密码,需要穿透时光的迷雾,直抵其与文明同生共长的源头。历代相关典籍浩如烟海,其间虽混杂着片面或失真的内容,或是因皇家管控导致真义隐晦,或是因时代变迁出现传承断层,但这些波折,恰是溯源过程中需厘清的脉络。在如今思想解放的浪潮下,人们对时空、地理与风水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唯有循着这样的源头追溯,才能在时代更迭中,为当下的生活提供源自本源的指引。

演进:从帝王之术到大众智慧

风水文化的演进,恰似一条从幽深宫廷流向市井街巷的长河,既保留着帝王之术的精深内核,又在与大众生活的交融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一路流转,从来不是简单的传播,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校验、在应用中持续生长的过程。如今恰逢盛世,经典重光,兰弘坤指导风水爱好者研读《黄帝宅经》《葬书》《撼龙经》等古籍,从中窥见古人探寻地理玄妙的智慧——那些关于寻龙点穴、阳宅选址的要诀,既需理论指引,更离不开踏遍万水千山的实地考察。三年寻龙,十年点穴,从尺度裁剪到立向分金,从日课选择到理气运用,每一个环节都需在实践中反复打磨,方能悟得真髓。

近三十年的研习之路,兰弘坤让阴阳五行之法在实践中逐渐清晰。以阴阳定人丁兴衰,借五行断吉凶祸福,这套化繁为简的方法,在考察湖南的两处伟人故居与祖坟时,更显其精妙。刘少奇故居坐落于莲花瓣形地势,甲山庚向的布局中,后靠虽力量稍弱,离、庚、辛三方的秀峰却暗藏玄机,龙砂转案关拦水口,房前水塘的水流走向藏纳着天地生气。毛泽东故居与祖上墓地更是尽显自然造化之奇:故居丁山癸向,后靠有力,坎、巽二宫的峰峦与周遭山水形成巧妙的呼应;其曾祖母墓地的横龙结穴,借韶峰为乐,庚酉来水与艮寅去水的走向,配合乾、震二宫的峰峦,构成了藏风聚气的格局;祖父墓地的高山天巧穴,兑龙入首,左右砂水如拱似拜,外堂开阔能容万马,众山朝揖间,尽显天地之力。用阴阳五行之法对照伟人一生的运势与国运地运,既能印证风水的玄妙,亦能体会自然伟力与人力之间的博弈,更知风水师肩上的责任与艰辛。

宋代邵雍在《观易吟》中写道:“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这恰是风水智慧的真实写照——万物皆有其理,人身亦是小乾坤,能知万物备于己,方能在天地人三才中找到平衡。这种理念早已超越了帝王家的专属,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之中。曾有两名被抑郁情绪困扰的女孩,动辄因小事情绪崩溃,甚至产生极端念头。起初兰弘坤从心理疏导入手,助她们平复心绪,深入了解后发现,其居住环境的风水布局暗藏隐患,难以调理。于是助其重新择址迁居,远离负能量磁场,再辅以就业指导与运势规划,如今她们已重拾积极心态,生活与工作渐入佳境。这样的改变,并非偶然,而是环境能量与个人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水对人的影响,远不止于住宅与办公场所。车牌号的数字能量、手机号的组合规律,看似细微,实则暗藏量子纠缠的玄机,在实战系统中,为不同人量身选择合适的数字,便能让这些寻常事物成为助力。就像邵雍诗中所言,万物本无好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有人认为风水布局不过是心理作用,实则不然——它的存在与否,从不因人的信与不信而改变,认知的差异只会影响其运用的效果。智者顺应规律,便能少走弯路;即便一时困惑,也会在实践中终有所悟。

在当代生活中,风水的应用早已渗透到更多层面。学生面临学业压力时,调整居住环境的气场,往往能与心理疏导相辅相成,缓解焦虑情绪;在企业布局中,从选址到室内陈设,五行调和理念能助力营造更和谐的工作氛围。那些看似与风水无关的穿戴饰品,其实也在无形中与人体能量相互作用,成为个人运势的组成部分。这门学问的核心,从来不是玄虚的迷信,而是因人施教、量体裁衣——就像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能量体,结合其出生环境、工作场景、基因特质,为其规划适合的发展路径,让其顺应规律、发挥才华,方能趋吉避凶,让聪明才智得以尽情施展。

如今,风水服务的足迹已遍布各地,兰弘坤所到之处,皆以阴阳五行之法调理环境,更以国学理念引导做人做事。在调理风水的同时,提升认知层次,让更多人体会到:这门从帝王之术走来的学问,早已成为滋养大众生活的智慧,它教会人们敬畏自然,更教会人们在顺应规律中成就自我,让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能在天地乾坤中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践行:以传承担责  以创新拓路

践行国学文化的传承之路,既需以敬畏之心坚守本源,亦需以创新之姿开拓前路。兰弘坤通过多年对八字命理、八宅明镜、杨公三合、沈氏玄空、赖公催官和天星等风水理论的潜心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预测和堪舆法门,建立了《大玄易象数预测和地理环境科学规划实战系统》,在象数预测、人居仙居环境选址调理以及企业策划领域构筑起了独到的知识体系。凭借这一系统,他已为数百家单位、企业和上万名个人提供了贴合实际的指导,在人居环境调理与企业策划中,让传统文化的智慧真正地落地生根,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兰弘坤的实践从不局限于书斋与理论,作为磐松象数与五行风水的重要传承人,肩负着挖掘和传承华夏风水根文化的历史重任;除了“河南省子茗说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身份外,还担任着中原(河南)人居环境勘察交流中心易学专家、河南省中原周易文化研究院企业策划学院副院长等职,每一个身份都是传播国学文化的桥梁,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从业者的清醒与坚守。兰弘坤在《易坛》杂志发表的《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地理风水师》,直指行业乱象,为规范从业行为立下心法;他的服务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本地,还延伸到杭州、青岛、湖北、洛阳等地,为个人和企业提供风水调理服务,同时传播国学理念,提升个人的认知层次,实现生活与内心的和谐。

作为深耕者,他始终坚信合格的风水师当如良医,既要有医者仁心的德行,更要有精准断症的本领——不忘初心、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不为利益所惑;精进技艺,将易经与风水文化研精弄透,避免因学识不足而误人。就像面对家境贫寒者仍需倾力相助,服务费从不成为服务的前提,这份职业操守,恰如“上善若水”的智慧,水利万物而不争,方能承载起文化传承的重量。

在社会公益方面,他先后荣获了全县扶贫工作先进个人、招商引资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宝丰县“十佳公民”等荣誉称号,见证着将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相融的足迹。在国学文化领域,他也多次被评为中原优秀易学专家、德艺双馨易学工作者,成为了行业标杆。当“2025年度国学文化领域品牌人物”的荣誉加身,站在世纪大采风的聚光灯下,这份认可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提醒着自己始终是国学文化的践行者,而非追名逐利的过客。

当全民学易成为风尚,当人们对风水的认知愈发深入,从业者更需顺势而为,在守正与创新中找到平衡点。年轻人偏爱西方占星的通俗直白,兰弘坤主张以“观相”“八字”等东方智慧为切入点,用更精准的预测与更贴近生活的解读,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面对年轻人日益凸显的情绪问题,将风水调理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既解环境之困,亦开心理之结——那些在术法之外的引导与指导,如同埋下的种子,终将在机缘成熟时破土生长,结出善缘的果实。

行业的规范或许尚未完全成型,但从业者的自我约束早已刻入了骨髓。尊师重道,是对传统的敬畏;破除迷信,是对科学的坚守。兰弘坤从不认为烧香拜佛便能坐享其成,而是坚信天地人三合的力量——既要敬天爱地,更要崇尚个人努力。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期,以风水智慧助力产业布局,顺应天道;在普通人的生活抉择中,用专业知识指引住宅选择与职业规划,这份工作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技术层面,更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个体与天地之间的桥梁。

站在九紫离火运的起点,前路既是机遇亦是考验。兰弘坤深耕国学的脚步不会停歇,传承的使命也从未动摇,他将继续完善实战系统,让易经文化与现代生活更紧密地结合;他愿与同道者携手,在规范行业行为、培养合格人才的道路上持续发力。当文化自信成为民族复兴的基石,这份历经千年的智慧,终将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绽放新的光彩。兰弘坤想做的,便是以“传承”担起责任,以“创新”拓宽道路,让风水文化始终扎根于生活、服务于大众,在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中,书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传承篇章。这不仅是对过往的交代、对未来的承诺,更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让国学的光芒,照亮每一段前行的路!

标签: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