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基地融双利 ,丝路新篇聚两心
——访中国企业家、河北百斗嘉肥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学军
赵学军,男,汉族,1978年出生。中国企业家,河北新乐人。吉尔吉斯中华投资总商会秘书长、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化肥厂董事长、河北百斗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荣膺“2025商业新质生产力领航人物”,荣登2025年《时代匠心》封面人物。
从军营训练场到肥料生产车间,从燕赵大地到中亚沃土,赵学军的人生轨迹始终镌刻着“实干”二字。作为手握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的创新型企业家,他带着军人的坚毅与果敢,在“一带一路”的壮阔画卷中,以一座化肥厂为笔,填补了吉尔吉斯斯坦复合肥产业的空白;以“授人以渔”的智慧,在中亚腹地播撒下共富的种子。当首条腐植酸复合肥生产线产出的产品即将远销乌兹别克斯坦时,当吉尔吉斯斯坦总理亲笔致函感谢时,这位领航人物用八年时间的深耕证明: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既要扎根技术创新的土壤,更要具备纵横四海的广阔视野。
走出军营的创业初心
1996年12月入伍,新兵时期的赵学军,凭借优异表现获得了训练标兵荣誉,新兵下连后担任班长兼政治委员职务,军旅生涯中,“令行禁止”的作风与“服务人民”的信念,深深地烙印在他身上,为其日后的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退伍后,他进入了国有企业的啤酒厂,负责员工及干部培训工作,将军队的标准化理念融入进了管理之中。在此过程中,他积累下了丰富的管理和培训经验,也锻炼出对行业发展敏锐的洞察力。
创业的种子发生在一次偶然的聚会,朋友们提议做一些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人类有意义的事。当看到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处于温饱线以下,大家都希望能为粮食丰产贡献力量,赵学军便将目光投向了肥料行业,希望通过发展肥料产业助力粮食增产,解决温饱问题。彼时中国肥料行业正值群雄逐鹿,他却敏锐地意识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在于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出最大潜力。2011年,河北百斗嘉在石家庄成立,带着“让土地增值、耕耘者受益”的企业使命,赵学军踏上了农资领域的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的厂房里,经常能看到股东们穿着工装在生产线上忙碌的身影。面对技术薄弱、资金紧张的困境,他提出了“股东先当工人”理念,从原料配比到造粒工艺,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这种“接地气”的实践,让团队成功地攻克了复合肥料生产的关键技术瓶颈。“复合肥料”与“自动化复合肥造粒装配系统”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的获批,还获得了科技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高含金量荣誉,这不仅让百斗嘉在行业中站稳了脚跟,更印证了他“用技术说话”的坚持。正是这些在本土市场磨砺出的技术底气与实干精神,为百斗嘉后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勇闯海外市场积蓄了充足的动能。
差异化赛道上的突围
国内肥料市场的白热化竞争,让赵学军早早地嗅到了转型的迫切性。2017 年,当多数同行还在争夺本土市场份额时,他已将目光投向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河北省政府组织的招商对接会上,吉尔吉斯斯坦农业市场的空白数据让他眼前一亮——这个农业人口占比超60%的国家,竟然100%依赖进口化肥。
机会往往与风险并存。股东会上,质疑声此起彼伏:“政策变动怎么办?”“市场不认怎么办?”赵学军没有急于拍板,而是带着团队做了三个月的调研。期间,在河北省商务厅与中国信保河北分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河北省出口风险保障及融资服务机制”宣讲推介会上,他敏锐地捕捉到关键信息:省、市层面出台了多项支持企业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政策,在风险培训、法律援助、会计咨询、尽职调查等方面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而公司赴吉尔吉斯斯坦的投资计划,恰好属于鼓励国际产能合作的范畴。更让他定心的是,中国信保已构建起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保险支持体系,股东们担忧的国外政治、政策、市场、违约等风险,均在保障覆盖的范围内。这些信息彻底地坚定了赵学军的信心。他通过详实的政策解读与周密的风险预案,最终说服了团队:出海并非冒险,而是着眼长远的战略布局。
百斗嘉的差异化优势在此刻凸显。与传统肥料企业不同,他们的产品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定制配方。这种“专用肥”理念,恰好契合了中亚国家多样化的农业需求。2017年6月,在河北省商务厅的牵线下,百斗嘉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吉尔吉斯斯坦农业部签署了《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化肥厂投资建设项目合作备忘录》,拿下了该国首个也是唯一一家化肥厂项目的建设运营权。
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赵学军带领着研发团队深耕适配性技术,专注于腐殖酸尿素和腐殖酸复合肥的研发工作,凭借自有专利技术与针对性研发,成功地推出契合当地农业需求的产品。这种以差异化、本地化为主导的创新,成为了百斗嘉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
跨域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化肥厂项目备忘录的签署,拉开了中吉农业合作的新篇章。赵学军立刻投入到石家庄与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州的穿梭奔波中,以时不我待的节奏推动项目落地。2017年10月,“吉尔吉斯化肥厂有限公司” 营业执照在吉国司法部正式获批,几乎同时,河北“百斗嘉”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化肥厂项目在奥什州围挡施工,为后续手续办理,实体建设开始打下基础。
项目的推进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2018 年,吉国化肥厂项目被“中国‘一带一路’网”认定为“一带一路”重大示范性和标杆性项目,成功入选 “中亚投资经典案例”,其示范价值得到了国家级平台的权威认可。2019年6月成为了项目攻坚的关键节点:在吉中经贸合作论坛上,赵学军代表中方农业企业与吉国农业部签署了中吉农业产业园区合作协议,将合作领域从单一化肥生产拓展至农业全链条;同月,在中吉各级政府的共同支持下,项目各合作方齐聚石家庄正定,通过签署A轮融资协议,为项目注入新的资金动能,形成多方协同推进的强劲合力。
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精细化规划成为推进的关键。2021年7月,经与吉国农业部、中核二三深度沟通后,项目被正式拆分一期、二期建设,同步纳入中吉两国重点经贸合作清单,标志着项目进入系统化推进阶段。2022年,项目建设迎来了两次重要突破:11月,河北“百斗嘉”投资运营的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化肥厂项目、吉尔吉斯化肥厂有限责任公司比什凯克办事处揭牌运营,为项目搭建起高效的协调中枢,为接下来的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12月,在吉国国家领导人及中吉多方机构代表的共同见证下,成功地举行了一期筹备启动仪式,让这座跨国工厂的轮廓愈发清晰。
作为吉尔吉斯化肥厂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赵学军在项目启动之初便意识到,相较于建设本身,运营管理中的跨文化融合是更需重视的挑战。在质量管控方面,国内百斗嘉成熟的原材料“三检制度”被完整移植:原料入厂前的抽样检测、入库后的封存复检、投产前再做成分分析,确保所有原料合格后才投入生产,这一严格的质量把控体系,一定会为产品在当地市场建立起可靠的口碑。
在人才储备上,项目展现出了长远布局。2024年7月,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化肥厂(一期)物资运输发车仪式上,吉尔吉斯中华投资总商会与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关于鲁班工坊合作的协议,与“百斗嘉”同吉国三所大学达成的人员培训协议形成呼应——计划派遣中国专家对当地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确保他们将来能够独立管理工厂。这些举措共同构建起了“中国技术+本地管理”模式,为项目的本土化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让项目不仅“建起来”,更能“活下去”“活得好”,真正地实现了从工程落地到产业扎根的跨越。
一粒种子的全球生长
采用 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的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化肥厂,在2025年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作为这个中亚国家30年内唯一的化肥生产企业,它从蓝图到现实的蜕变,恰如一粒种子穿越风沙,在中吉两国共同培育的沃土上破土成林。在中吉两国的共同浇灌下,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外合作的亮眼成果。
2025年元月,首条年产10万吨腐植酸复合肥生产线的竣工,吉国国际新闻频道向全世界发布新闻“吉尔吉斯打破了没有化肥厂的历史”。生产线竣工当月,乌兹别克斯坦大型农资商便签下了5万吨订单,2500万美元的货值背后,是市场的认可。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托罗巴耶夫的评价,道出了项目的民生分量:“这个项目让吉国农业摆脱了‘进口枷锁’。”总理卡瑟马利耶夫视察后,专门以内阁名义向中国政府发送感谢函,感谢百斗嘉公司的杰出贡献。
在盛夏时节的
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赵学军捧回了“2025 商业新质生产力领航人物”奖杯。这份荣誉,是对百斗嘉创新实践的国家级认可,更是对企业在推动农业发展和国际合作中所做努力的肯定。而身为吉尔吉斯中华投资总商会秘书长的赵学军,更是以“民间桥梁”的身份,推动20余家中国企业赴吉考察,涉及能源、建材、跨境电商等多个领域,让单一项目的影响向更广阔的经贸领域辐射,并因此荣登2025年《时代匠心》封面人物。
项目生长的年轮里,藏着更丰富的合作密码。项目落成会为当地创造超3000个就业岗位,通过技术转移将培训超5000余名本土产业工人,实现了技术落地与人才孵化的双重价值;吉尔吉斯中华投资总商会与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的战略合作,连同与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鲁班工坊,让单一项目生长出人才培育、产业协同的根系。
此刻,二期生产线的筹备工作已在春日里悄然启动,20万吨的年产能规划正待破土而出。借助中吉乌铁路建设的东风,销售网络正沿着古丝路的脉络延伸开来——从中亚五国到中国新疆,再向欧亚大陆纵深铺展。赵学军团队构想的全产业链蓝图也在同步绘就:以化肥生产为核心,种子研发、农机服务、粮食深加工将共同构成综合性农牧业示范园区,让“授人以渔”的合作理念生长出更多枝丫。
从燕赵大地河北到中亚腹地奥什州,这粒承载着合作与希望的种子,在中亚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它不仅见证着一座化肥厂的建成与发展,更凝结着中吉两国的深厚友谊,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互利共赢的生动注脚。这粒从中国出发的种子所代表的,是技术的传播、产业的升级,更是民心的相通。以BOT模式为纽带,它汇聚起技术转移的养分、人才孵化的水分、市场协同的阳光,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积蓄着蓬勃的生长力。如今,这株合作之树已枝繁叶茂,它的根系沿着丝路向着更远的地方延伸,在欧亚大陆的季风里播撒着持续合作的回响。未来,它必将结出更多互利共赢的果实,在新时代的丝路长卷上,续写着属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