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浩律师(合肥)事务所管理合伙人王永平
2025-09-18 10:08  来源:中国时报网 作者:十柒
1
听新闻

执律为尺量世事 ,怀心以公济苍生

——访国浩律师(合肥)事务所管理合伙人王永平

二十余年律途深耕,国浩律师(合肥)事务所管理合伙人王永平的职业生涯,始终与中国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同频。从建设工程索赔金牌律师到破产重整领域的破局者,从“安徽省优秀律师”到钱伯斯榜单推荐律师,他以数百起重大案件、逾百亿元标的额的执业经历,成为了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在法律与商业的交织中,面对“内卷”与转型的挑战,他坚守“正规军”底色,在专业精进与公益担当之间,践行着法律人“以尺量世、以公济民”的至臻初心。

 

潮涌中的行业:竞争与坚守并存

市场经济下行的浪潮中,律师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些变化在王永平心中刻下了清晰的印记。最直观的冲击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客户的付费意愿虽在,但实际支付能力已随经济周期下行明显承压,即便是长期合作的政府机关、大型央企或民营企业,也难免在费用结算上显得力不从心,一些关于建工企业的案件中,胜诉后只能被迫收取房产抵付律师费;另一方面,全国律师人数从他刚执业时的不足10万激增至近80万,“僧多粥少”的格局,直接加剧了行业内卷,部分领域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一些律师为争夺案源不惜降低服务标准、压低收费,对行业生态造成了隐性伤害。

竞争的维度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同行范畴。在王永平看来,AI的普及、法律咨询公司乃至企业内部法务团队的崛起,让整个行业进入了 “全面竞争时代”。这些新兴力量各有优势,法律咨询公司以灵活收费抢占市场,企业法务团队则凭借对内部流程的熟悉以及降成本的要求分流业务,多重挤压之下,行业利润率的下滑已成必然趋势。但他并不因此陷入悲观,反而认为这种压力恰恰是推动行业升级的动力——竞争正在淘汰粗放式的服务模式,倒逼法律服务向着精细化、专业化转型升级,让真正有价值的专业能力得以凸显,客户也从只看价格而渐渐地转向看重律师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种以专业构建的壁垒,不仅能对抗市场的浮躁,更能在行业洗牌中站稳脚跟。

 

 

专业疆场:在变革中破局前行

建设工程与破产重整,是王永平职业生涯中深耕多年的两大领域。这两个领域既需要精准的法律知识作为根基,又离不开对商业逻辑的深刻洞察,他的专业轨迹也因此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变迁紧密相连。当前环境下,他的工作重心一方面延续着传统的建工业务,另一方面,鉴于部分客户资产状况恶化,更多地协助企业进行庭外债务重组,并在破产重整过程中担任管理人的角色。

早年,建设工程领域的业务重心多集中在总包单位与建设单位的结算争议上,核心是厘清工程量与工程款,律师的角色更像精准的 “专业计算器”。而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业务重心已悄然转向了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实际施工人之间的利益纠葛,核心变成了“钱怎么分”。建设单位资金链断裂导致总包单位回款缩水,下游分包商与农民工的薪酬难以兑现,这类案件不仅涉及法律层面的纠纷,更牵扯到社会稳定,处理起来远比单纯的结算争议复杂得多。执行难成为了横亘在建设工程案件处理中的新障碍,如今的建设工程案件,执行难度常常超过案件的法律复杂度,这便要求律师不仅要精通法律,还得通晓资产处置、税务筹划,甚至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破产重整领域让王永平深切地体会到 “救人于危难” 的职业价值。在他看来,破产并非企业的“终点”,而是重生的“起点”。他曾参与安徽金泰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破产重整案等多起破产案件,在这些案件中,法律条文是固定的,但企业的实际情况却千变万化,从资产梳理到与债权人沟通,从协调政府部门到对接意向投资方,每一步都需要在规则框架内寻找平衡,处理过程充满了挑战。

处理这些复杂案件时,平衡客户诉求、职业道德与个人原则是绕不开的课题。作为法律人,他始终以法律为准绳,在提供专业价值的同时,也注重提供情绪价值:将客户的诉求翻译成法律语言告知司法机关,再将司法观点转化为客户能理解的表达。面对案件审理周期过长、当事人情绪波动的情况,他会耐心地解释司法机关“案多人少” 的现实——一个法官一年往往要处理几百个案子,同时积极推动案件的进展,这种“双向沟通”能力,在当事人与司法机关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的桥梁。

 

 

长期高压的工作难免让人产生倦怠,他通过平衡工作与家庭、事业之间的关系,及时调整心态来应对。尽管从业多年,每个案子都是全新的故事与不同的诉求,仍能让他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鲜感,这份源于成就感的热爱,支撑着他在专业疆场上持续前行。

律所之道:以人才为基  以专业立命

国浩律师(合肥)事务所在本地稳居前十,这些年始终保持着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10余名律师组成的团队,年均要处理数百起案件,虽说规模不是最大的,但客户满意度一直排在行业前列。作为管理合伙人,王永平在团队建设上有着自己的坚持——待遇、专业、事业,这三样是留住人心的关键。新人进来,待遇不会低于同地区公务员标准,甚至更高,首要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专业成长上,通过业务培训助力成长,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每个人看到长远的路,从实习律师到合伙人,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方向,毕竟这个行业,坚持长期主义、专业主义,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积累的口碑就是一辈子的底气。

团队里的律师各有专攻,从破产重整到建设工程,从公司治理到商事争议解决,专业领域覆盖得很全。核心成员跟着办过不少大案,像中建四局、中铁七局、同济集团这些企业的案件里,都有他们的身影,在破产清算、建设工程纠纷等细分领域打磨出的专项能力,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建设工程索赔、不良资产处置等专项优势。

作为法律服务市场的“正规军”,面对近80万律师中存在的不合格现象,以及法律咨询公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国浩律师(合肥)事务所始终专注于把专业做精做深,为社会和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同时,通过参与案例诉辩大赛、法律服务产品大赛等方式适应市场竞争,灵活调整价格策略与付款方式,在坚守专业底线的同时适应市场变化。

王永平深耕法律行业二十余年,专业方向聚焦于破产重整与清算、建设工程等领域,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商事争议解决等方面经验丰富。他曾获安徽省律师辩论大赛最佳专业知识奖、“安徽省优秀青年律师”“安徽省优秀律师”等荣誉,连续三届被ENR/建筑时报评为 “最值得推荐的中国工程建设专业律师”,连续两届获 “工程索赔纠纷(诉讼类)金牌律师”称号,2022至2024年连续入选钱伯斯大中华区指南榜单(公司商事/安徽)。

 

公益服务与职业愿景:以专业之光 照普惠之路

王永平的公益实践始终与专业领域紧密相连。对于自然灾害和困难群众,他积极捐款捐物,年轻时个人献血量超过2000ml。他参与设立中山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参与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为遇到的困境客户提供免费法律服务,是他公益实践的另一维度。每年,他都会为遇到的困境企业家提供法律援助,程序不减、标准不降。在他看来,帮助困境企业家依法维权、依法处置企业遇到的问题,就是在践行法治的理念,这份价值远非律师费所能衡量。他参与处理的安徽大志集团、安徽国臻堂集团、安徽斯瑞集团等涉众金融案件,涉及受害人众多,通过提供民商事案件代理、资产托管、法律咨询等服务,协助党委政府处置资产、化解矛盾,深度介入、不计回报,彰显着法律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他认为,立足专业在特定项目中不计报酬地发挥作用,比单纯捐款捐物更具有社会价值。

在王永平看来,创新始终存在于律师行业的肌理之中。传统业务的提升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比如适应司法机关推出的诉讼法律文书标准化要求;利用新工具提升工作效率也是创新,而结合不断更新的法律规则与现实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措施,更是本职工作的创新。在破产重整领域,面对法律未明确规定的事项,拿出合理地解决方案;在建设工程领域,针对保交楼”等新课题,推动法律与现实相结合,都是他持续探索创新的方向。

 

持续学习是他保持专业敏锐的秘诀,每天阅读时间超过3~5小时,既关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的碎片化信息,也坚持深入阅读。因法律与市场变化迅速,他在讲课时,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审视课件,确保内容贴合最新规则与意见。对想要进入法律行业的年轻人,他建议首先要确认自己对这个行业是否感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这个行业会多姿多彩、前途无限。

从业二十余年,他收获了诸多荣誉,但最珍视的仍是当事人一句真诚的 “谢谢”。在他心中,法律不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守护公平的标尺。未来,他将会继续深耕建设工程与破产重整领域,以专业之力推动社会向好,让法治的光芒照亮更多社会角落,这份坚守,恰是法律人最动人的职业注解……

标签: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