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爱芬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龙卓英
2025-09-24 11:28  来源:中国时报网 作者:十柒
1
听新闻

见未来虹桥架 ,点亮心光瀚海行

——访中爱芬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龙卓英

 

当全球化浪潮与教育创新的脉搏共振,中国与芬兰之间的教育合作,正逐步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在这幅宏伟的画卷中,中爱芬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龙卓英,宛如一位执笔挥毫的画家,以其深厚的北欧教育底蕴与多元跨界经历,绘制出一幅贯通东西的教育联通图景。在他的引领下,中爱芬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教育为起点,串联起商业、科技、文化多领域的资源,以匠心精神在国际教育的蓝海中开辟出一条独特的航道,让更多中国学子得以站上芬兰这片教育沃土,书写下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负笈北欧悟教道  归国筑桥启新程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传统与创新碰撞的今天,国际教育早已不再是“精英专属”的特权,而是越来越多家庭追求孩子全面发展的选择。然而,传统留学目的地的高成本、高竞争,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部分教育模式中“分数至上”的倾向,也让学生逐渐失去了探索世界的热情。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爱芬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及其总经理龙卓英犹如一缕清风,为这片喧嚣的市场带来了不一样的可能。

龙卓英并非一夜成名的企业家,他的教育情怀与跨文化视野,源于其早年的留学经历。2004年,他远赴芬兰,先后在瓦萨大学与阿尔托大学进行深造。芬兰教育的平等、包容、实践导向,深深地影响了他。也正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后来“美好未来”项目的发起者、愤怒小鸟创始人 Peter Vesterbacka,见证了Slush创投大会从雏形到成为全球知名创投平台的全过程。

“在芬兰,教育的核心不是竞争,而是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最好’。”这种理念,与彼时中国教育市场中的“内卷”“焦虑”“功利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龙卓英意识到,芬兰教育中那些看似“柔软”却极具力量的部分,比如现象式教学、跨学科整合、批判性思维培养等正是中国教育未来所需要的补充与借鉴。于是,2019年,他与愤怒小鸟创始人共同发起了“美好未来”项目,旨在将芬兰优质的高中与高等教育资源引入中国。2024年,中爱芬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龙卓英担任总经理,全面负责中国市场的拓展与运营业务。

“仅追逐分数与名校,并不能真正地为孩子的未来筑基;相反,综合素养、跨文化能力、批判思维与情感智慧,才是面对未来世界的根本。”通过引入“美好未来”留学项目,中爱芬不仅打造了一条通过特定项目免学费的留学通道,更努力传递一种健康、人本、可持续的教育价值观。该项目面向初三毕业生及年轻成人,通过8-10个月语言预科衔接芬兰高中乃至高等教育,真正地实现“低门槛、高回报”的教育过渡。龙卓英与中爱芬所做的,正是为中国家庭推开另一扇窗——一扇通向全人发展、拒绝盲目内卷、洋溢人文关怀的教育之窗。

资源融通建生态  双轨赋能育英才

如果说龙卓英的个人经历为中爱芬教育科技奠定了“芬兰基因”,那么公司的核心业务与独特优势,则让这份“基因”落地生根,成为服务中国学子的坚实支撑。在龙卓英的规划中,中爱芬并非简单的“留学中介”,而是一辆“中芬教育直通车”——从学生咨询到抵芬生活,从学业跟踪到职业规划,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团队的匠心,只为让学生在芬兰的求学之路“全程无忧”。

“美好未来”教育直通车项目,是中爱芬的核心业务,也是龙卓英倾注心血最多的板块。这个项目的核心在于“直通”二字——它打破了传统留学中“申请难、流程繁”等壁垒,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从语言培训到大学申请的一站式服务。项目启动之初,中爱芬团队会先为学生进行专业测评,通过性格测试、兴趣评估、学术能力分析,精准定位学生的发展潜能与方向,为其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语言是赴芬留学的第一道门槛,芬兰语作为小语种,学习难度不低。

为了帮助学生高效掌握语言,我们组建了一支专业的语言教师团队,其中既有来自芬兰的母语教师,也有熟悉中国学生学习习惯的双语教师,并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语言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之中,比如模拟超市购物、学校交流、医院问诊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词汇与语法,以便更好地通过‘语言关’,龙卓英介绍道。

语言过关后,便是高中申请环节。中爱芬与芬兰380多所高中其中的100多所建立起了深度合作,这些学校分布在芬兰的各个城市,既有位于首都赫尔辛基的优质高中,也有位于小城市的特色学校。团队会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规划,为其匹配最合适的学校,并协助学生准备申请材料。当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中爱芬的服务并未结束,出行前,团队会组织文化适应培训,向学生介绍芬兰的生活习惯、社交礼仪、法律法规 ,还会帮助学生办理签证、预订机票、安排住宿,甚至会为学生准备“芬兰生活大礼包”。当学生抵达芬兰后,中爱芬在芬兰有总部团队会到机场接机,将学生送到住宿地点,并协助学生办理银行开户、手机卡办理等手续。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月,团队会定期与学生、学校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适应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有的学生刚开始不适应芬兰的教学模式,中爱芬会协调学校为其安排辅导老师;有的学生想家,团队会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给予心理疏导。这种“全程陪伴式”服务,让远在异国他乡的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国内的家长无比放心。

在龙卓英看来,中爱芬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学前服务,更在于“闭环服务”与“品牌口碑”。不同于其他留学机构只关注“申请成功”,中爱芬从学生咨询到就业指导,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闭环——学生大学毕业后,中爱芬会为其提供职业规划服务,帮助学生对接芬兰或中国的企业资源,推荐就业机会。这种“一站式”服务,让学生感受到了中爱芬的用心,也为公司赢得了诸多良好的口碑。

龙卓英与中爱芬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为莘莘学子提供的全周期服务,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学子远行的每一步。但龙卓英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要以教育为圆心,画出更广阔的生态圈。在他的推动下,中爱芬与Slush创投大会、同济大学设计创新学院、芬兰多所体育学院及教育集群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构建起一个融合“学业、产业、科研、应用”的多元网络。这些举措,看似超出了传统教育公司的范畴,却正体现了龙卓英的宏大格局:教育不应孤立存在,而应融入科技、文化与经济共振的大生态中。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实现“以教育,连接未来”。

“我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做生态。”这句话道出了龙卓英的创业哲学——不以短利为目标,而是通过构建可持续的资源网络,让中芬两国在人才、技术、资本与理念上实现深度交融与共享。

星火漫道育新蕊  未来花园待花开

在访谈中,龙卓英多次提及一个词——“容错率”。这是芬兰教育给予他最深的启示,也是他亟欲传递给中国家庭、教育者乃至政策制定者的理念。在他看来,教育不是你死我活的竞技场,而应是一趟共生共长、彼此成就的旅程。“在芬兰,考试成绩不予公开,学生不会因一次考试失利而被贴上标签;相反,他们拥有补考甚至重读的机会。没有人会因为一次考试而被否定,他们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龙卓英语气平静,却字字千钧。这种机制的背后,是一种根植于社会深处的信任与耐心——信任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节奏,耐心等待他们找到自己的光芒。

而这种“容错精神”,不仅流淌在教育领域,更延伸至芬兰的创业环境与社会政策中。龙卓英分析道,芬兰能培育大量独角兽企业,正源于社会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软着陆”保障:即便创业失败,仍有社会福利托底,不致陷入绝境。这种低风险的创新环境,赋予了更多人敢于尝试、不畏失败的勇气。回望国内,不少家庭与孩子仍被困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焦虑中。龙卓英希望通过中爱芬平台,逐渐改变这种心态。“我们推广的不只是一个留学项目,更是一种成长型思维。愿家长与孩子明白:人生路非唯一,教育的意义是帮助每个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而非把所有人赶向同一座独木桥。”

面对人工智能与技术巨变的冲击,龙卓英认为,未来的教育更应聚焦于那些机器无法替代的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情商、团队合作、道德判断、领导才能等。而这些,正是芬兰教育长期深耕的方向。“AI可替你记忆历史年代,却无法回答工业革命对人类真正的意义。而这,才是教育的深度所在。”龙卓英如是说。在他的蓝图中,中爱芬未来不仅将持续优化留学服务,更将引入芬兰教育中的创新实践,引入现象式教学、跨学科项目制学习、社会情感课程等内容,并推动其本土化发展,赋能中国家庭与学校……这一系列布局,无不彰显出龙卓英与其团队的雄心与远见。

“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投资,而是一场静待花开的长期播种。”龙卓英说,“我们可能不会立刻看到一棵参天大树,但我们相信每一颗种子都藏着长成森林的可能性。”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罕见的一致性:商人的敏锐与教育者的温情、国际视野与本土深耕、理想主义的光芒与务实主义的力量。正是这种一致性,让中爱芬不仅是一家企业,更是一个承载着希望与信任的教育共同体。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龙卓英的带领下,中爱芬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将继续以匠心打磨服务,以初心传递教育的温度,让更多中国学子因芬兰教育而受益,让中芬教育合作的桥梁更加坚固,让“美好未来”的梦想照亮更多人的精彩人生!

 

标签: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