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普华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曾祥辉
2025-09-29 11:20  来源:中国时报网 作者:十柒
1
听新闻

服务绘就城市新图景 ,专业构筑社区好生活

——访重庆普华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曾祥辉

当晨曦唤醒城市,社区里的智能设备开始运转,办公楼的后勤系统精准调度,公共场所的安保网络默默守护…… 这些看似寻常的日常背后,藏着城市生活服务者的智慧与坚守。重庆普华生活服务有限公司,便是这张城市服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创始人曾祥辉——这位身兼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社区生活服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合川区物业管理协会会长、重庆市物业管理协会标委会副主任等多重身份的行业领军者,不仅发表多篇论文推动行业标准建设,更将社会责任写入企业基因。在疫情防控、抗洪抢险、农村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捐款捐物,用行动诠释着"物业服务企业应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深刻理念。如今,普华生活服务已延伸至社区、金融、政务等多个领域,而公司仍在探索如何用更精细的管理、智能的手段、温暖的关怀,让“美好生活”从概念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破局者的初心:从法律跨界到物业深耕 

世纪之交的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尚处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探索阶段。曾祥辉敏锐地察觉到,在这片看似空白的领域,蕴藏着对专业服务的迫切需求。彼时还在法律行业深耕的他,毅然地做出了跨界的决定,将目光投向了物业管理这片蓝海。

创业初期的市场,几乎被大型房企自建的物业公司所垄断。中小型物业想要发展,面临着重重阻碍。曾祥辉带领着团队另辟蹊径,将目光锁定在中低端消费群体,从解决实际需求入手打开市场。他们深知,唯有靠实打实的服务质量才能站稳脚跟。通过参与项目招投标积累经验,凭借口碑营销赢得信任,一步步地在市场中撕开缺口。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认知也在悄然改变。从最初的陌生疏离,到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行业的成熟既带来了机遇,也加剧了竞争。曾祥辉意识到,粗放式的服务模式已难以为继,唯有转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型升级,才能在市场中保持优势。这种前瞻性的判断,为后来的发展埋下了关键伏笔。

2021年 7 月,扎根于九龙坡区科园二街的重庆普华生活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200万元注册资本为起点,这家承载着多年行业积淀的企业,在短短四年间便展现出惊人的成长力:服务触角从社区楼宇的日常运维,延伸至有害生物防治、园林绿化养护、市政设施智慧管理等多元领域,编织起一张覆盖物业管理、环境服务、设施运维、后勤保障的全链条服务网络。如今的普华生活,早已摆脱了初创时的青涩。服务范围横跨金融、烟草、政府、商业、住宅等多个领域,年产值达五千多万元。从法律跨界的初心萌动,到全链条服务生态的构建,其成长轨迹正是曾祥辉对“专业服务”坚守的最佳注脚。

管理的温度与精度:以人为本的智慧之道

物业服务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服务质量,是曾祥辉始终思考的核心问题。不同于行业常见的外包模式,普华生活始终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公司一直坚持为员工购买职工社保,让每个员工既能对未来有踏实的预期,也是打造稳定团队的关键,离职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人才培养方面,普华生活建立起了完善的考核培训体系。从入职培训到录用考核,每一个环节都力求规范。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公司会授予管理股份,让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深度绑定,让他们在企业发展中找到归属感。这种“留人先留心”的理念,使团队稳定性在行业内名列前茅,也为市场拓展提供了可持续的人力保障。针对规模小、收费低的项目,让项目负责人同时扮演“第一责任人、经营者、管家”三重角色,将个人利益与项目成败紧密绑定。这种模式,不仅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更让服务质量有了可靠的保障,也支撑着公司一千多名员工团队稳定运转。

为了让管理更具科学性,普华生活走上了科技赋能之路。曾祥辉带领着团队自主研发的智慧生活服务软件,没有追求复杂的功能堆砌,而是以“便捷化、实用化”为核心。业主打开软件,能清晰地看到所交费用对应的服务内容;公共收益明细实时更新,直接分摊到每户的账户;报修、投诉功能与预警机制联动,若工作人员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到场处理,系统会自动触发赔偿机制。这些设计看似简单,却精准地击中了业主的痛点,让服务透明度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内部管理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公司研发的OA管理流程,将任务目标分解、绩效考核、业主投诉处理等都纳入数字化管理中。员工的工作成效有了量化标准,考核的公平公正让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这种“科技+人文”的管理模式,推动着普华生活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现代服务企业转型。

而管理模式的优化与科技工具的赋能,不仅提升了内部效率与服务品质,更为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物业市场中,普华生活的市场策略始终透着务实与精准:组建专业的市场团队深耕招投标领域,从政策解读到方案打磨,确保每一次参与都有备而来;同时将老客户维护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持续优化服务细节——比如根据业主反馈调整清洁频次、升级安保响应速度等,让合作关系在信任中逐渐沉淀。更重要的是,面对行业“内卷”与盲目扩张的诱惑,团队始终坚持“量体裁衣”,基于对自身服务能力与区域市场需求的精准定位,比如在重庆本地聚焦政企后勤、社区配套等优势领域,用实打实的服务效果赢得市场份额。

服务生态的构建:从单一物业到全链布局

走进普华生活的服务版图,就会发现这里早已刻满了专业与标准的印记。在服务行业,资质是能力的直观注脚,而普华生活已构建起令人瞩目的“认证矩阵”:国际通用的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重管理体系认证,构筑起服务质量的国际基准;城市生活垃圾经营许可、重庆市环卫B级资质、有害生物防制A级等专项资质,彰显了细分领域的深耕实力;更难得的是,公司连续斩获了六项国家级AAA级信用认证,包括“诚信经营标杆企业”“重质量守信用单位”等,还被评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诚信与安全的基因已深植发展肌理之中。

专业高度更体现在对行业规则的塑造上。普华生活主导起草的《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指南》团体标准,参与制定了重庆市《旅游景区物业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将一线实践升华为行业通用规则。这种从“执行者”到“制定者”的跃迁,印证着其服务理念的前瞻性与专业性。

技术革新则为服务生态注入了强劲动能,普华生活用科技重塑服务逻辑。其自主研发的《智慧养老服务数据监测与分析系统》《智能物业服务综合管理系统》等平台,如同神经中枢般让服务全程可视化:在鲁班新城小区,智能清洁设备与物联网监测系统联动,保洁效率大幅提升;合作的医院项目中,数字化平台精准管控消毒流程,灭菌合格率达100%;控股的保安公司更将人防、技防与智慧管理深度融合,输出标准化安保方案。这些技术,不仅让服务更高效,更推动普华生活从“劳动密集”向“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转型升级。

专业与技术的积淀,最终凝结为“全产业链生态”的竞争力。这不是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深度整合的闭环能力:消防维保团队24小时待命,高空作业车队随时响应,控股保安公司实现标准化输出。在高端场景的淬炼中,这份能力愈发凸显,中国烟草大足分公司的物业及食堂服务、合川融媒体办公楼项目、富滇银行重庆分行2025—2027年后勤服务项目等,从政企后勤到商业配套,团队已然积累了应对高要求场景的丰富经验,在竞标中展现出强大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

社区增值服务的创新,让生态更具温度。通过“积分兑换物业费”模式,将洗车、家政、助餐等刚需服务与物业绑定,既激发业主的消费意愿,又形成“服务——消费——黏性”的良性循环。这一模式也为未来发展埋下了伏笔:未来三年将重点打造品牌社区食堂与居家养老项目,作为物业配套的延伸,填补智能AI尚未覆盖的服务空白,让“一站式社区生活”从理念变为现实。

对于未来,曾祥辉有着清晰的规划。未来三年,打造品牌社区食堂和居家养老服务将成为重点,在智能AI尚未完全覆盖的领域深耕细作,为现有项目做好配套与增值服务。长远来看,服务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智能化服务覆盖率提升至80%,成为西南地区城市服务综合解决方案的标杆供应商,是普华生活的雄心所在。

从法律跨界到物业,从艰难起步到全链布局,曾祥辉用“脚踏实地”四个字诠释着创业心经。如曾祥辉常对年轻人所说的:“经济大环境下,沉下心在专业领域内积累,比好高骛远更重要。”这不仅是他对后辈的寄语,更是自己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普华生活,正以重庆为圆心,将服务触角延伸至贵州、四川等地,在西南大地上描绘着智慧城市服务的崭新图景。在曾祥辉眼中,物业服务从不是简单的“维护者”,而是“城市生活的编织者”。当清晨的阳光再次洒满城市,那些默默运转的服务场景里,藏着的是他们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坚守与最执着的追求。而这条用智慧与责任铺就的道路,必将通向更广阔的未来。

标签: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