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赋能边疆 ,创新点亮出行
——访新疆磁芯聚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智能无线充电服务的守护先锋项目发起人康桐鑫同学
在新疆阿克苏的街头,一群年轻人正用科技改写着城市出行的模样。他们研发的无线充电设备,让电动自行车只需停放在指定区域,就能快速启动安全充电;他们设计的智能系统,能在零下40℃的严寒与漫天风沙中稳定运行。这群年轻人的领头者,是新疆理工学院在读大学生、新疆磁芯聚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康桐鑫。从镜头里的城市痛点到实验室的技术突破,从学生团队到实体企业,他怀揣着“用知识回馈家乡”的信念,让无线充电技术在边疆扎根,为绿色出行注入青年创新的力量。
一场始于责任的创业萌芽
康桐鑫与团队的创业故事,始于一次偶然的社会实践。作为摄影爱好者,他和同学们常带着相机穿梭于新疆的大街小巷,记录这片土地的人文风景。镜头里,除了壮阔的自然风光与鲜活的市井气息,还有另一番景象: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堵塞了人行道,充电站旁私拉的电线像“蜘蛛网”般缠绕,雨天里裸露的插头冒着安全隐患。这些细节,让学计算机专业的康桐鑫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能不能用我们所学的专业,做出一个既安全又整洁的解决方案?”
2023年,这颗种子开始发芽。康桐鑫联合软件、通信、能源等专业的同学,组建起了一支学生团队,将目光锁定在“无线充电”技术上。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既要解决有线充电的安全隐患,也要提升传统无线充电的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还要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让城市的街角更加整洁、有序、美观。
创业初期的挑战接踵而至。作为学生团队,资金与经验都是短板。他们带着简陋的技术方案跑遍了校园实验室,用课余时间反复测试线圈结构;为了筹集研发资金并让更多机构和单位了解到该项目,他们带着项目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增加曝光度并把获得的奖金全部投入研发之中;学校得知他们的想法后,免费为他们提供了实验室与场地支持。就这样,一群年轻人凭着“胡杨精神”般的韧劲,于2025年7月正式注册成立了新疆磁芯聚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将实验室里的技术构想推向市场。
为边疆定制的充电革命
“疆域无线”作为新疆磁芯聚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战略项目,由公司创始人兼项目负责人康桐鑫与联合创始人商月祺于2023年率先发起并带领团队研发,旨在为电动自行车用户提供革命性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用户只需将车辆停放于指定区域并扫码,系统即可自动识别并启动安全高效的充电流程,显著地提升了用户体验与充电设施的运行效率。
“疆域无线”电动自行车无线充电系统,自研发之初便深植“新疆印记”,不仅是一款便捷的充电设备,更是针对边疆的极端环境与城市管理需求定制的智能化方案。在核心技术方面,依托磁耦合技术和磁场调控技术,使能量传输效率稳定在88%以上,且能在-40℃~50℃的温度区间稳定运行,以适配新疆复杂的气候条件。
为解决充电管理混乱难题,团队开发全场景智能充电管理系统,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构建用户行为协同分析模型。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用户历史充电习惯,动态优化充电策略;同时用户通过APP即可预约充电、导航空闲桩位、接收中断提醒,达成“即停即充”的体验。
在安全体系上,项目构建了三级防护体系构筑多重防线:AI实时监控高温过载风险,0.1秒精准定位故障,毫秒级断电功能。手机-平台-充电桩全链路互联,彻底杜绝飞线充电、雨天短路等隐患。在试点中,设备实现“零故障运行”。
目前,“疆域无线”已取得了关键性技术突破,在阿克苏地区的试点运营获得了良好反馈,验证了技术可行性与市场接受度,为后续的大规模商业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项目不仅解决了传统有线充电的繁琐与安全隐患,更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提供了创新性的技术支持。
让新疆科技走得更远
康桐鑫和团队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无线充电的蓝图铺展在新疆大地上。目前,这支由十来名成员组成的团队,依托校方提供的研发场地和实验室,稳步推进着技术迭代与市场准备。从创业初期克服资金短缺的困境,到通过赛事获奖、学校立项支持让研发得以持续,他们早已习惯了在挑战中寻找突破。如今,三项专利的申请与三项软件著作权的授权,为技术落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这份源于校园的创新,有了更扎实的底气。
当下,团队的工作重心聚焦于阿克苏试点的完善,计划在2026年完成技术改良与市场验证后,将设备批量投放市场。这只是起点——短期深耕本地,中期向全疆地州延伸,长远则瞄准全国市场,构建起覆盖多品类的智能充电生态,每一步都承载着“新疆造、全国用”的期待。他们深知,技术的生命力在于持续进化,因此始终将优化能量转化效率、扩大减排效益放在心上,通过后台系统实时监测设备状态,以定期运维守护安全底线,让每一次技术升级都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与环保使命。
这份坚持里,藏着对家乡的深情。在他们看来,阿克苏不应只被记住苹果的香甜,更该因科技的创新而被看见。当无线充电技术从这片土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承载的不仅是一款设备的推广,更是边疆青年用知识回馈故土的赤诚,是将校园里的钻研、创业中的坚韧转化为可持续的创新力量。
这或许正是这份事业最珍贵的底色:它始于解决身边的问题,却在持续生长中成为连接边疆与世界的纽带。当技术的种子在新疆扎根、结果,最终生长为惠及全国的科技成果,那份属于青年的创新精神、那份对故土的热爱,便成了最动人的传承——让新疆的智慧不止于边疆,更在科技迭代中生生不息,为这片土地的未来、为更多人的生活,留下温暖且有力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