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诚金辉殡葬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波
2025-09-18 10:09  来源:中国时报网 作者:十柒
1
听新闻

深耕殡葬二十载 ,温情守护生命路

——访北京京诚金辉殡葬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波

死亡,是每个人终将面对的生命课题,却总被世俗的忌讳层层包裹。在这片被刻意回避的领域里,北京京诚金辉殡葬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波已深耕了二十余载。从天津乡村的殡葬产业链到北京的行业标杆企业,他见证着社会对殡葬行业从避讳到接纳的转变,用专业与温情为逝者铺就最后一程,为生者拂去悲伤的尘埃。当我们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会发现这个行业最珍贵的,是像李金波这样用敬畏之心守护生命尊严的坚守者。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个关于生命、告别与责任的故事……

 

缘起乡土产业链 扎根京城拓新程

李金波与殡葬行业之间的缘分,早已刻在故乡的基因里。他的老家在天津一个特殊的村庄,这里不仅以寿衣行业闻名,更聚集了大量骨灰盒、随葬品的生产作坊,形成了从制作到批发的完整产业链。南方的生产厂家常会专程来到这里,寻找合适的代理商,将产品辐射到全国各地。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从小就对殡葬行业有着比常人更亲近的认知,家庭与乡土的双重影响,为他日后的职业选择埋下了伏笔。

14岁那年,李金波来到北京求学,这座城市从此成为了他事业的土壤。90年代末,他正式踏入了北京的殡葬服务行业,最初从殡葬用品的推销和运输做起。那时的行业还处在市场化初期,管理相对松散,陵园的销售模式简单粗放,网络技术的匮乏也让服务半径受限。更重要的是,社会对殡葬行业普遍抱有忌讳心理,从业者往往不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职业,这种大环境下,坚持下来需要极大的勇气。

但李金波看到了行业的发展潜力。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传统的邻里互助丧葬模式逐渐瓦解,专业殡葬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他凭借着踏实肯干的劲头,一步步地深入行业核心:参与陵园的销售工作,推动服务模式的规范化发展;组织各大陵园的年会,搭建行业交流的平台;从单打独斗到带领团队,逐渐成长为行业内的领军人物。2021年2月,在积累了二十余年行业经验后,李金波正式创立殡葬服务公司,并担任北京京诚金辉殡葬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将多年沉淀的服务理念与行业洞察融入企业运营之中,经营范围涵盖了殡葬礼仪、墓地安葬、遗体处理等全链条服务,致力于为京城家庭提供专业的生命终点解决方案。

 

 

在这片充满挑战却也暗藏机遇的土壤上,李金波不仅扎下了根,更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着行业变迁的脉搏。他的个人成长轨迹与行业发展紧密交织,而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殡葬行业的蜕变与他始终坚守的人文初心,更成为了这段历程中最深刻的注脚。

从行业变迁到人文坚守 以初心应对挑战

二十多年来,李金波亲历了殡葬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90年代末期,行业市场化程度低,管理不严格,社会对殡葬行业从业者多是回避与误解;而现在,随着市场管理日益规范,服务逐渐融入百姓生活之中,社会态度也从忌讳转向了接纳与尊重。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变革,也是人文关怀意识的觉醒。

服务理念的革新是行业进步的核心。李金波始终认为,殡葬服务不能停留在“完成流程”层面,更要传递人文关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他推出了代理清明节、中元节祭祀等创新服务,远在他乡的客户只需通过微信联系,就能委托他们完成祭扫,工作人员会拍摄视频反馈,让客户虽身处异地也能寄托哀思。这种服务不收取额外的费用,却能让客户感受到温暖,而良好的市场口碑又带来了更多业务,形成了良性循环。他常说,优质服务就要像海底捞那样,靠细节打动人心,殡葬服务更要注重每个环节,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让家属在悲伤中感受到一丝慰藉。

 

 

这个行业的挑战无处不在,首当其冲的是家属的情绪管理。殡葬服务面对的都是处于悲痛中的人,家属的情绪容易失控,甚至会将亲属间的矛盾转移到服务人员身上。有一次,在一场告别仪式上,由于一位逝者的亲属在排队过程中因有事暂时离场而产生了一些误会,这位亲属当众情绪激动,甚至动手拉扯李金波,但李金波始终保持冷静,用平和的态度应对。事后,逝者的女儿对他的沉稳表示敬佩。李金波认为,面对这种情况,服务人员要具备高度的同理心和沟通技巧,学会自我调节,他从佛教、道教中吸取智慧,将这些突发状况视为对自己定力的考验,不被负面情绪所影响。

除了内部的情绪挑战,行业还面临着外部的社会偏见与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社会对殡葬行业的偏见依然存在,一些人对从业者抱有异样眼光;政策层面的考量有时也与行业的实际运行规律存在着衔接空间,尚需进一步探索服务价值的合理体现方式。此外,殡葬行业的运营成本也相对较高,房租比普通的小超市、小花店等要高出两三倍,且没有因业务淡季减免房租的政策,这些都给企业的运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面对这些挑战,李金波及其团队积极应对:通过提供个性化、贴心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加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借助亲友的力量化解矛盾;强化自我修行,在突发状况中保持专业与冷静。他始终相信:只要坚守服务初心,这些困难都能逐步化解。

在李金波看来,殡葬行业的社会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它承担着为每个家庭解决死亡这一共同生命课题的重要角色,确保对逝者的尊重和妥善安置。同时,行业还促进了传统殡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倡导理智、适中的处理方式,避免攀比和浪费,强调“厚养理葬”的平衡(这一做法更符合传统儒家孝道文化,尤其是汉族习俗中“慎终追远”的理念),引导社会正确看待死亡与生命。

传承殡葬文化 共绘行业未来

每日与死亡打交道的殡葬从业者,对生命有着异于常人的深刻理解。在李金波看来,生命本无绝对的对错标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习俗都应被接纳,核心是尊重个人喜好与家庭文化。殡葬服务的终极意义,便是协助家属以适宜且无负担的方式与逝者告别,让生者放下执念、轻装前行。这份对生命的通透认知,也指引着他推动行业打破偏见,让社会真正地理解这份职业的价值。

殡葬行业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李金波始终以传承与革新为己任。他深耕传统殡葬文化的现代化解读,在服务中巧妙地融入祭祖礼仪等传统元素,同时结合时代需求创新形式——如通过视频连线让海外亲属参与告别仪式,既保留文化内核,又突破时空与地域的限制。对于行业中存在的铺张攀比、借宗教名义牟利等糟粕,他坚决反对,主张以政府正向引导为抓手,净化行业生态。

 

 

作为北京京诚金辉殡葬服务有限公司的掌舵人,他深知企业资质与荣誉是服务品质的坚实背书。公司不仅具备墓地管理建设销售、礼仪服务、墓地安葬服务企业一级资质,更是北京市质量信誉承诺企业、北京市殡葬协会会员、社会企业质量协会会员,已通过了殡葬服务星级评定五星级认证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三项权威认证。这些资质与荣誉,既是对企业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推动行业实现规范化发展的基石。

支撑起这份专业与信誉的,是一支深耕行业21年的核心团队。团队成员伴随行业成长,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更沉淀出“产品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三维创新理念,能为各省市级协会、殡仪馆、墓园等殡葬服务单位提供近30套完整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正是凭着这样一支兼具经验与创新力的队伍,使得企业在推动绿色殡葬革命、殡葬平等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朝着“成为现代殡葬服务典范”的愿景不断迈进。

 

 

在推动行业进步的道路上,李金波与团队从未止步。他活跃于行业交流前沿,作为深圳公益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常与各省市民政局负责人、殡仪馆及陵园管理者探讨行业痛点;在行业社群中,他带领着团队分享服务经验与管理心得,带动同行提升服务意识。通过企业实践,他们将“人性化服务”贯穿始终:从为老年客户耐心解读流程,到为特殊家庭定制简化仪式,用细节重塑公众对殡葬行业的认知。

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李金波的期待清晰而坚定。他希望依托企业的资质与团队优势,持续推动绿色殡葬与殡葬平等化落地,让“逝有所安,生者慰藉”的理念惠及每个家庭。他呼吁政府政策层面给予更多支持:参照出租车行业建立按人次、按小时的细化收费标准,让专业服务获得合理回报;加强对行业特性的调研,制定贴合实际的监管政策;打击不正当竞争,规范市场秩序。在他看来,殡葬行业的光明未来,需要政策、市场与社会的三方合力。而他与团队的坚守,正是为了让这个承载生命尊严的行业,在理解与尊重中走向成熟。

 

 

二十余载春秋,李金波在殡葬行业的沃土上默默地耕耘,从一个行业新人成长为领军者,他的经历映射着行业的变迁与进步。他用专业打破偏见,用温情慰藉伤痛,用坚守诠释着殡葬服务的价值与意义。在这个特殊的行业里,他像一盏灯,照亮了逝者生命最后的旅程,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让生者得到慰藉与力量。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依然存在,李金波将继续怀揣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在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愿社会能给予这个行业更多的理解与尊重,让殡葬服务真正地成为连接生命与告别的温暖纽带,让“逝有所安”的愿景照进每个家庭。

标签: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