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名家杜敬涛
2025-09-29 11:23  来源:中国时报网 作者:十柒
1
听新闻

易道承千古 ,丹心照九州

——访易学名家杜敬涛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浩瀚长河中,国学文化如奔流不息的活水,滋养着世代华夏儿女的精神根系。易学作为其璀璨的分支,既凝结着古人对天地人伦的深邃洞察,也蕴藏着指引生活的实践智慧。当代有这样一位传承者:他深耕易学领域数十载,以父辈的言传身教为灯,以“利国利民”为尺,用脚步丈量山河,用实践检验真知,将古老的易学智慧化作服务大众的切实力量。他就是杜敬涛——著名易学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一位在国学传承路上步履坚定的行者。从河南商丘的懵懂少年到北京三十载的深耕实践,他的人生轨迹,是一首个人成长与文化传承的交响曲,更是初心如磐、责任在肩、担当于行的生动写照。

源承初心志

1965年,杜敬涛出生于浸润千年文脉的河南商丘。父亲是当地声名远播的易学大师,家中古色古香的书房,摆满了《周易》《葬经》等泛黄的典籍。父亲伏案研读时专注的神情,如同一粒饱满的种子,悄然植入了幼年杜敬涛的心田。

彼时,正值破除迷信思潮涌动,年少的杜敬涛也曾对父亲的事业充满了困惑。父亲以亲身经历开解,告诉他毛主席所说的破除迷信,是因为不懂才迷,懂了就不迷。父亲曾参与抗战,虽身为农民,却与乡亲们用智慧对抗日军坦克——他们挖坑填泥,借雨水让坦克履带被缠,使其动弹不得。这段经历让父亲深谙民间建筑与自然规律,后来常被请去勘察住宅、建筑风水,其总能精准道出宅中状况及家人情况。杜敬涛跟随父亲走村串巷的日子里亲眼见证了这些判断一一被证实,他也逐渐领悟道:国学文化蕴藏着的自然规律,绝非虚妄。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他学会了辨识罗盘方位,解读卦象深意,十几岁便能独立为邻里查看阳宅风水。每当他点明房屋布局利弊,提出调整建议时,总能被后续的事实印证,常令老人们惊叹这孩子的年少博学。这份源于实践的认可,更加坚定了他对易学价值的信念。

大学毕业后,杜敬涛正式踏上了易学求索之路。他始终铭记父亲“光靠嘴说不行,得去看,有实力再加上理论才行”的教诲。扎根北京的三十余载,他踏遍了街巷,勘察过无数住宅、企业,将理论与实践反复淬炼,自信其判断准确率高达85%。支撑他走过漫长岁月的,正是那份朴素初心:国学不只是书本上的学问,更是解人困厄的工具。他不图钱财,唯愿众生安好。这份初心,如磐石般坚定,一直指引着他在易学的深邃海洋中不懈求索。

行践为民责

在杜敬涛眼中,易学是与天文地理、科学知识紧密相连的实用智慧。他认为,看风水必须懂得天文地理,还有化学、光学、数学,否则无法胜任。其常言,风虽无形却有动力,水虽有形却能转化,二者一阴一阳,其流动变化规律正是自然法则的显现。这种融合传统易学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视角,让他的实践始终扎根于言之有据的沃土之上。

对实效的执着追求,化作了服务社会的沉甸甸的责任。经济拮据的家庭常牵动他的心弦。曾有一户人家因住宅风水不佳,诸事不顺:孩子学业停滞,大人事业困顿,生活陷入泥潭。杜敬涛得知后,数次登门勘察,测量房屋朝向、分析格局,结合易经知识精心制定改善方案——小至家具摆放,大至绿植选种,每一细节皆亲力亲为地指导。数月后,这家人运势焕然一新:孩子学业突飞猛进,大人事业迎来转机。当他们欲以金钱酬谢时,杜敬涛含笑婉拒,坦言见其生活向好,便是最好的回报。

调和家庭矛盾亦是杜敬涛的常行之善。一对夫妻曾因琐事争吵不休,关系濒临破裂。深入了解后,他发现是家中的风水布局失衡扰乱了气场。通过调整家具的方位、优化空间动线,夫妻间的争执渐渐平息,家中重现欢声笑语。他解释风水关乎气场,气场影响人心。人心顺遂,家庭自然和睦。

这份责任更延伸至企业与社会的发展,成为杜敬涛践行“利国利民”理念的重要途径。他为企业提供精准选址、科学规划办公布局,并紧密结合行业特性与未来趋势,贡献深具国学智慧的战略洞见。其服务绝非停留于玄虚的风水建议,而是将易学中对环境、能量、时空关系的深刻理解,与现代企业的实际经营需求、行业发展趋势深度融合,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指导。他与企业主深入交流,精准把握不同行业的独特属性(如制造业的物流与能源需求、服务业的客流与氛围营造、科技行业的创新协作空间等),从选址的科学评估(考量交通、区域潜力、环境和谐)、办公环境的精心规划(优化动线、功能区、采光通风以提升效率与凝聚力),到长远战略方向的辩证思考,无不力求将传统智慧有效地融入现代商业实践之中。对于每一个建议,他都秉持着严谨态度,反复验证、辩证推敲,因为他深知,其布局建议不仅关乎企业一时的盈亏,更牵动着众多员工的生计与一个品牌的兴衰荣辱。他恪守“不重金钱重帮助,不重虚言重实效,不重讽刺重道德”的行业准则,将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成长、脱颖而出视为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因此,当看到诸多采纳其方案的企业业绩蒸蒸日上,逐步发展为行业翘楚时,他内心涌动的并非个人名利,而是将国学智慧切实服务于经济建设、创造真实社会价值的欣慰与满足。

杜敬涛凭借易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12年,在“中华周易文化与扬州人民发展高层研讨会”上,他被授予“爱国模范”称号,这正是对他成功地将国学精髓与社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以国学之力推动社会进步的至高嘉许。此后,“全国劳动英模”“道德之星”“中华易学大师”等荣誉接踵而至。每一份荣光,都是他数十年如一日以责任为笔、以行动为墨,在服务社会的广阔画卷上书写下的厚重答卷。这累累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爱国模范”精神最坚实的实践基石,是他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易学作为“国宝”的现实意义——它绝非束之高阁的玄理空谈,而是能够经世致用、真正实现“利国利民”目标的宝贵智慧结晶。杜敬涛以他的实践,证明了古老国学文化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与深沉力量。

守传千秋任

杜敬涛常对人言,易学是中国老祖宗传下的瑰宝,以往秘而不宣,如今不少已传至海外,国内更需光大发扬。这份对文化的珍视,让他将传承视为己任,勇于担当。

他的传承,始于无私。凡向他求教易学知识者,他从不收费,倾囊相授。然而,他的传承,更始于严谨。当被问及收徒之事,他神色郑重地表示自己得看人性,看不懂人性便不教。他认为,人若心术不正,所学用以害人,便是造孽。在他看来,易学之力可福泽苍生,亦可被滥用,故择善而教是对文化最深沉的敬畏。

为使更多人领悟易学的真谛,他常常运用生活实例阐释原理,比如冰箱降温凝水,清水久晒生变,此乃水之化象;电解水生发气体,便是无中生有之道。他强调易学精髓在于找平衡——五行失衡则生事端,恰如人心失衡则生怨气。这番深入浅出的诠释,助力更多人跳脱了迷信窠臼,洞见易学与自然法则以及与科学知识之间的深刻关联。

为拓宽传承的疆域,杜敬涛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山东、东北等地,与海内外同行深入交流,将四方风土人情融入易学研究之中。其事迹载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献礼祖国70华诞》等国家文献,入驻《中华名人百科数据库》,并受聘为华夏五千年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这些认可,让他的声音传得更远,也让易学的价值被更广地看见。

如今,年逾花甲的杜敬涛,仍在传承之路上笃行不怠。他深感老祖宗的智慧不能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这份担当,使他在面对年轻人对易学文化产生质疑的时候,他从不气馁,只是以案例证明、以实践证明,让他们明白这不是空谈。他坚信,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拾与珍视,易学这颗国学明珠,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华。

从商丘古城的懵懂少年,到享誉全国的易学名家,杜敬涛的人生历程,恰是一部国学传承的微观史诗。他以初心为舵,以责任为帆,以担当为桨,在浩荡的易学长河中破浪前行,让古老的智慧之泉,始终奔涌在服务社会、造福民生的实践沃土之上。这份坚守,值得我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标签: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