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功成”之力,舍“功成”之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告诫广大领导干部要树立良好的政绩观,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
“功成不必在我”是告诫领导干部处理好“大情怀”和“小理想”的关系。说白了就是要处理好国家长远利益、人民根本利益与个人理想抱负、利益得失的关系。被誉为“人民科学家”的南仁东曾经说过:“我只想着能够踏踏实实地做点事情。”作为“中国天眼”的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还没来得及见证自己付出毕生心血的“天眼”发力,就遗憾离世,化作了人民心中的一颗星。作为领导干部,想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固然值得肯定,但不能因为付出就总想着索取回报,不能为了闻达才去苦心经营,不能眼睛只盯着“政绩”,更不能为了出政绩而钻营“表面功夫”,给自己留下“面子工程”,给人民埋下“隐患”、留下“烂摊子”。
“功成必定有我”是要求领导干部履行好党员职责、积极作为主动担当。作为一方“百姓官”,可以不念“功成”之誉,却不能不出“功成”之力。有的领导干部“不贪功”、“不求名”,却滑向了另一个极端——“一心想躺平”,这更是万万不可取的。被称为中国“保尔·柯察金”的朱彦夫,在长津湖战役中落下了重度伤残,回乡后他担任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20余年“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滚着走”,为村子填深沟、增粮田、打水井、修水渠,带领村民慢慢走上了致富之路。作为领导干部,只要是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只要是给党和人民立下的承诺,不论多么艰难,都应全力以赴、善始善终。
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正处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广大领导干部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志在千秋伟业的远大追求,发扬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强化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方能不负党和国家信任,不负人民群众期待。(李亚男 河北省任丘市委组织部)


















